海曙新增一批全国级荣誉!全国文明村实现“零的突破”
时间:2025-05-26 17:31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裘保莉 通讯员汪科达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宁波再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海曙区内的6个单位获评各项全国级荣誉,文明创建成果喜人。

此次李家坑村和桓村村携手获评全国文明村,也实现了我区全国文明村“零的突破”。

治理“新乡约”:从党员带头到自发加入 

11.jpg

古朴民居,绿意葱茏,走进龙观乡桓村村,满眼皆是诗情画意,用旧式砖瓦打造的庭院,老石槽中花草摇曳,既有“颜值”,又留乡愁。

“环境美了,人心更要暖。”在桓村村,“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氛围愈发浓厚,环境整治的“面子工程”早已升华为文明培育的“里子工程”。很多村民退休后,自发加入村里的文明实践志愿小分队——“桓村一家人”,每天和村里的“家人们”一起穿梭于青石巷陌,守护着村内的环境卫生。

12.jpg

在“和美向未来”文明实践品牌下,全村志愿者人数已突破100人,每月23日定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理论政策宣讲、生活服务、居家养老、医疗咨询、生态环保、环境卫生等多方面覆盖,为村民带来便利和温暖。

文化滋养亦是乡村文明的“重头戏”。傍晚的桓村村文化礼堂,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桓村村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为阵地,打造“15分钟文化圈”,高质量建设村舞龙队、舞蹈队、合唱队、篮球队等村级文体队伍11支,参与群众超300人。每年,还会举办“村晚”“村运”等集中性文化体育活动,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13.jpg

村里还策划开展了“文明家庭”“和美家园”“最美庭院”“党员示范户”“十佳好公婆”“十佳好儿媳”“最美女主人”“桓村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选树,激发村民向善向美。截至目前,全村已有超120户家庭挂上荣誉牌。“现在就看谁家门口的牌子多了!”村民周大姐指着自家的“文明家庭”荣誉牌,格外自豪。

共富“生态链”:从美丽风景到美好生活 

14.jpg

地处海曙、奉化、余姚三地交界处,章水镇李家坑村是海曙四明山区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村落。在这里,文明春风正“吹”出历史古村的发展新韵。

“文明创建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老传统长出新枝丫。”李家坑村党支部书记李行伟一语道破,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村庄内既保留着明清建筑群的马头墙、砖雕门匾,又创新打造出“立早书屋”、李家坑艺术博物馆、童谣书塾等文化新空间。村民手工制作悬挂式灭烟筒、竹竿晾衣架、文明挡水板、沿河有礼竹屋小摊等……让文明创建融入古村风貌,成为触手可摸的生活美学。

15.jpg

文明新风起,乡愁有归处。李家坑村同步构建德治新生态,创新推出“周末回家吃饭日”孝亲行动,让“德以孝为先、孝以养为重”蔚然成风。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等文明实践,更将孝亲文化写入村规民约,每年设立“好儿女”“好媳妇”“好女婿”等特色奖项,通过乡风评议会让榜样故事口口相传。

从美丽风景到美好生活,李家坑村“乘胜追击”,构建起文旅融合的多元生态:以吊红古树举办吊红节激活秋日经济,依托高山气候打造清凉节聚拢避暑客流,通过搭建农事体验工坊、打通直播销售渠道等,番薯枣子、番薯粉丝、花旗芋艿、高山玉米等地产农特产品,从深山“飞”向全国市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由10年前的1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近100万元。村内荣誉墙上,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级景区等近十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16.jpg


德润“文明脉”:从乡风旧俗到精神共富 

自2021年新一轮创建周期启动以来,我区持续深化统筹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三元联动”“城乡一体”不断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高标准运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中心统筹协调作用,不断提升各镇(乡)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4个村(社区)实践站运行水平。利用文化文艺、社科普及、健康教育等各类文明实践队伍资源,累计开展全民阅读、便民市集、为企服务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超1万场次,参与群众近50万人次。

17.jpg

创新开展“文明家宴 共育新风”项目试点建设,推出“村菜”“村酒”“村礼”“村艺”等新颖载体,推动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累计吸引88个行政村参与项目实施;推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文明温暖乡村”项目获评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承接文化礼堂·老年学堂省级试点建设,累计建成文化礼堂·老年学堂教学点位61个,总授课超2000场次。

18.jpg

山下庄村“文明小载体”,将垃圾分类、邻里互助等文明公约具象化,成为靓丽风景线;深溪村“随手公益箱”,让文明好习惯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茂新村“清廉家风伴我行”,通过家风故事会、廉政墙画等载体,使清廉家风落地生根……一系列特色创建品牌在乡村涌现,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2021年至今,全区已累计打造省级未来乡村9个,新增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镇(乡)2个、省级文明村8个,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