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昊桦 雷皓方 通讯员张莹
“百梁桥下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这副镌刻在宁波人记忆中的古联,近日因古桥的蜕变被赋予新解。位于海曙区洞桥镇蕙江村的百梁桥,在鄞江堤防整治工程的守护下,以“新桥护老桥”的传承方式和生态江心岛的建造,续写着跨越千年的守正创新篇章。
作为浙东现存最长的木廊桥,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百梁桥以132根圆方杉大木架设而成。瓦屋桥廊下的长条木凳,斑驳的廊柱刻痕间沉淀着“碧溪两岸一桥通”的诗意栖居。这座省级文保单位在承担近千年交通使命后,终于卸下重担。
为保护这一珍贵历史文物,如今的百梁桥有了“新面貌”:南北向的古桥北边新造一座江心岛,江心岛与北侧蕙江村由一座混凝土人行桥相连,南侧保留着百梁村旧堤岸。百梁桥上下游在江心岛和百梁村之间的河道上新建了47米宽和40米宽的两座水闸,共同形成了岛、岸、闸包围的防护圈。
而在防护圈的东侧,则是新建的百梁新桥。这座现代化桥梁设有双向四车道及人行通道,替代承担起了老桥的交通功能。相较于老桥的古韵,新桥以更强的承载能力和现代工程技术,与古桥形成古今辉映的独特景观。附近村民表示:“每天往返新桥时,望见老桥的身影,就像看见祖辈们在向我们隔空挥手。”
另外,近年来极端强降雨天气频发,为了保护百梁桥免受洪涝灾害影响,海曙区还在实施鄞江堤防整治工程的过程中,专门设置标段,采取开辟行洪二通道、新建交通桥、人行桥、水闸等工程措施建造古桥防护圈。特别是行洪期间,提前关闭百梁桥上下游两道闸门,引导水流走二通道,有效保护了百梁桥的安全。
通过拆迁蕙江村200多户民宅,新开挖长540米新河道,形成的约10000m²的江心岛已建成并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经过专题设计,岛上种植了樟树等本土乔木,搭配樱花、桂花等四季花卉,形成层次丰富的植被景观。新建的约300米环形步道,沿途点缀景观小品、游廊、长条石凳等,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休闲场所。景观灯的设置,则在保障夜间照明的同时还美化了环境。
海曙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防洪设施到生态岛屿的建设,百梁桥的蜕变诠释了"保护不是冻结时光,而是创造延续"的现代生态保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