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43395/2025-92552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5-04-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解读《海曙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5-04-18 15:33 来源: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浏览次数:

一、制定背景

文化产业以其创新、融合、开放的特征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海曙区作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和书香之城核心区,依托文化元素,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强化文化产业发展合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海曙区将以文化产业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海曙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为抢抓时代发展机遇,积极对接宁波市“重要窗口”模范生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推动海曙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整体框架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一、发展基础、面临机遇、发展问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三、主要任务;四、保障措施。

(一)第一部分是发展基础、面临机遇、发展问题

该部分主要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我区在文化产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当前面临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发展基础方面,我区产业发展呈现四个特征:一是文化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截至2020年,全区共有规(限)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378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占全市13.5%,同比增长44.2%,增幅居全市第一。

二是书香产业特色持续彰显。以书香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线下实体书店布局逐步扩大,社会力量参与书香建设模式多样。三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文化制造、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文化金融四大板块不断创新突破。四是产业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文创园区超30家,成功创建市级文创园区5家、市级(培育)文创园区7家,实现总产值约35.5亿元。

发展形势方面,我们面临着四方面机遇:一是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文化双循环新体系;二是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唱好杭甬文化双城记;三是拥抱“数字经济”时代,催生文化产业新变革;四是顺应“产业融合”趋势,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问题方面,我们存在着产业能级仍需提高、创新动力有待提升、空间发展资源受限、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等四方面问题。

(二)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市委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海曙文化”推动“文化海曙”为主线,以数字创新和产业融合为手段,以资源整合和产业集群为路径,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创新、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曙建设成为宁波城市门户品质区、未来产业引领区、千年甬城核心区、整体智治示范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最富活力、最有品位、最具温度、最为协调的城区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坚持数字赋能;三是坚持质量引领;四是坚持集聚发展;五是坚持合作创新。

3.总体目标

一是文化产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二是特色文化产业地位更加鲜明;三是文化企业主体更具竞争力;四是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对照“增速度、育龙头、优布局、强服务”4个方面,规划共提出了规(限)上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上市文化企业数等13个指标。

(三)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务

1.主要任务

在总体目标的引领下,优化提升六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一心两廊三区多点”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重点发展六大门类产业,形成结构更优化、特色更鲜明、布局更合理、优势更突出、带动效应更强劲的文化产业集群。

2.六大主导产业

(1)文化用品制造业:以做大做强高端文化用品制造业、引导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提升高端文化用品制造能力为实施路径,重点打造文化用品研发设计基地、文化制造企业服务平台和望春工业园文化装备智造集聚区。

(2)数字出版业:以培育特色书香产业、培育数字阅读新业态、搭建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为实施路径,重点打造天一阁博物院新馆扩建工程和海曙数字阅读平台。

(3)影视IP运营业:以打造海曙设计升级版、壮大创意设计市场主体、赋能海曙制造业发展为实施路径,重点打造海曙创意设计产业园、古林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奉化江北岸时尚产业带。

(4)工艺美术业:以做精做大工艺美术业、引导工艺美术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工艺美术多元化展现为实施路径,重点打造工艺美术大师文化园和海曙非遗展示平台。

(5)影视IP运营业:以打造影视IP开发集聚区、打造新媒体传播基地和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为实施路径,重点打造姚江南岸数字创意港和影视传媒服务平台。

(6)文化旅游业: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做优海曙夜游文化消费、加大数字文旅产品供给为实施路径,重点打造海曙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浙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海曙段)、乡村农工旅体验旅游项目、山水休闲旅游项目和海曙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3.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1)一心两廊:三江口书香文化传承心、姚江南岸数字文化走廊、奉化江北岸时尚智造走廊。

三江口书香文化传承心:做好三江口中心城区丰富文化底蕴的传承保护、活化利用,以天一阁扩建改造项目为重点,推进数字出版、文化金融、文化消费、文化艺术等产业发展,形成以书香文化为主导,影视与演艺、艺术与创意相融合,集文化消费、文化展示等特色功能区块。

姚江南岸数字文化走廊:依托梁祝文化产业园、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平台,推动文化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以数字旅游、数字博览、数字音乐、数字影视、动漫游戏等为重点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打造海曙文化产业发展主动脉。

奉化江北岸时尚智造走廊:加快发展时尚创意产业,引导纺织服装企业与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打造时尚设计智能化、数字化展示平台,推动海曙创意设计向云上定制、云上展示等方向发展。

(2)三区多点:甬派文化集聚片区、产业融合集聚片区、文化旅游集聚片区。

甬派文化集聚片区:聚焦“文化+城市更新”,顺应数字新基建、网红新消费等趋势,重点围绕天一阁·月湖片区,规划升级南塘老街、鼓楼沿、秀水街等七条历史文化街区,充分挖掘文化内核,“一街一特”实现差异化发展。以点串线,打造形成秀水—鼓楼—永寿街书香生活体验区、郁家巷—天封塔—莲桥第历史民俗展示区、南塘河水乡街市体验区、月湖人文景观展示区,成为城市有机更新、老城复兴的示范项目。规划对7大历史街区和1个风貌协调区进行了分类别给出了功能定位和改造意见。

产业融合集聚片区:利用姚江文化湾、高桥人力资源产业园、望春工业园、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产业载体,充分抓住工业园区腾笼换鸟的机遇期,吸引文化企业集聚,重点打造姚江南岸数字创意港、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等文化产业集聚区。

文化旅游集聚片区:依托海曙西部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展精品旅游,以山水休闲度假和绿色生态旅游为主基调,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山区观光、文化体验、绿色生态以及山地运动等旅游产品,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形式。

多点协调发展:聚焦文化园区全域化发展,多维度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文化园区集群化发展,重点建设包括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城南创新园区集群、城西工业转型集群等三大特色区块。

4.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分别是文化国际合作工程、文化融合促进工程、文化企业培育工程、文化技术支撑工程、文化消费提升工程、文化招才引智工程这六项工程。

(四)最后一部分是保障措施

提出了强化产业服务机制、健全文化政策体系、提升文化载体能级、加快产业人才引进4个方面的保障举措。同时,规划还以附件形式提出了39个“十四五”海曙区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

三、解读机关

解读机关: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联系方式:0574-55887620


原文:海曙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