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显身手正当其时”①丨海曙民企何以“枝繁叶茂”?
时间:2025-04-01 16:09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春风吹来,众多海曙民营企业家为之振奋,“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已成为他们的共同信念。本端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展现我区各部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舞台上的创新和干劲。


全媒体记者胡佳亲 通讯员谢逸

鲲鹏击水三千里,勇立潮头踏浪行。

3月13日,2025年海曙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主题聚焦荣耀之约,隆重表彰企业和企业家。

这次会议,也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民营企业是生长在这片“沃土”里的“植株”,它们的根系深埋于斯,枝叶向着天空与远方舒展,却早已在共生中长成了彼此的血脉。

【挑大梁,承载海曙经济主动脉】

民营企业一直是海曙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数据显示,全区共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4.8万户,其中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比99.7%,贡献了近70%的GDP和税收,超70%的固定资产投资,近80%的就业岗位。

这些数字不仅是成绩单,更是海曙企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共长的实证。从传统制造到数字赋能,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海曙民营经济的“挑梁者”们正以不同的姿态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jpg

走进雅戈尔时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机械臂正将新疆长绒棉纺成的布料裁剪成型。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几乎与海曙民营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从艰难探索自创品牌,到加速出海投资、收购国际品牌、逆势布局时尚产业版图,雅戈尔用耐心浇灌产业链,用创新抵御周期。

今天的雅戈尔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产品年均300余项,其中70%以上项目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获得授权专利226项,其中发明专利104项。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海曙民营经济生态的必然产物。

正如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认为,无论形势和行业发生怎样的变化,企业应始终专注主业、坚守实业,同时,要像地瓜藤蔓一样“延伸出去”,汲取更多阳光雨露。

雅戈尔的“地瓜经济”模式——本土总部与全球分支的协同正是海曙民营经济生态的缩影。目前我区17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设厂,6家企业在外埠设立分支机构。当雅戈尔的衬衫从东南亚工厂发往欧洲商场时,海曙的外贸出口额已悄然攀升至901.1亿元,跨境电商规模连续七年领跑全市。

2.jpg

【扎深根,在坚守实业中开疆拓土】

“金名片”的背后,不仅有民营企业作为区域经济“主力军”的硬核支撑,更有“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

当视线从雅戈尔的全球版图转向细分领域,另一种叙事悄然浮现。这些企业虽规模不大,但在细分品类里颇具特色且个性鲜明,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既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在君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台台家用水泵正被打包“出海”。这家专注细分领域25年的企业,从塑料配件起家,现如今转型到水泵整机制造。在2018年前后,君禾就实现了水泵核心零部件的全面自产。目前,水泵全产业链70%的零件君禾均能自制,相关技术的高自主率让企业实现时刻紧贴市场需求。

从最初的十几个人扩大到了如今的一千多人,生产规模从小小的作坊发展为四大园区,标准厂房面积超过四十万平方米,更是把生产基地建到了泰国,君禾泵业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陪跑”直到全球“领跑”的全新局面。

3.jpg

如果说坚守是向下扎根的定力,那创新便是向上生长的突围。

一个心脏起搏器,不过手掌大小,这其中,微型轴承发挥重要作用。孔径1.5毫米的微型轴承放在指尖,几乎感受不到它的重量,但它让许多人的心脏稳定跳动。这份“稳稳的放心”的背后,是宁波金鑫轴承科技有限公司专注“袖珍”轴承研发制造,深耕行业28年的成果。

“目前国内轴承企业还是主要在中低端市场,这也意味着有大把的竞品和替代品。”公司董事长杨金良说,“如果你不是不可替代的,找别人也是一样,那么客户为什么非要找你下订单?”

4.jpg

由金鑫轴承专业研制生产的内径1mm-45mm的精密微型轴承及高难度特殊结构精密微型轴承,产品具有高精度、高转速、高灵敏度、长寿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光伏、半导体、机器人、汽车、计算机、医疗设备等领域,产品技术创国内领先水平。

数据显示,目前我区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 

【向新力,构筑产业发展新动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区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

海曙通过引进、培育等一套组合拳,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不断将这个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海曙区的甬水桥科创中心,一批企业从实验室走进了车间。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为量产做各项准备工作。2023年12月,该中心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熊蓉教授团队联合共建。

当前,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正在走出实验室,与技术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在海曙区,一个人形机器人生产工厂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即可投产,一条流水线预计可年产100台人形机器人。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单打独斗,核心在于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

作为宁波首个“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区,自去年以来,海曙区抢抓机遇,积极对接“国字号”平台蕴含的高端智力资源,通过塑造“甬水桥—翠柏里创新街区”名片,引进、培育高精尖科创主体,放大“大院大所”能量。

目前,“四平台一中心”新孵化企业34家,累计孵化企业93家;新引进企业34家,累计引进企业174家。孵化、引进企业已完成融资超10亿元,衍生孵化企业市值达100亿元以上,其中蓝卓估值近60亿,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估值近19亿,厨鲸科技、微链智能已进入Pre-A轮融资,估值近亿元。

百舸争流千帆竞。在这片土地上,每一组数据都将成为一个共生密码,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构发展的坐标系。海曙民营经济,正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