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铸魂引春潮,罗城焕新向未来 ——2024年海曙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时间:2025-03-27 16:13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裘保莉

三江春水破寒来,千年海曙启新章。

翻开2024年海曙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长卷,一场静水流深的浸润工程,若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养城脉;如金石相击,在激荡中锻铸精魂。

这一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践行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奋力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14.jpg

江畔曙色

真理伟力浸润心田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就是力量。

过去一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统筹推动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社科阐释,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思想基础。

理论学习不断走深走实——

坚持将学深学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年共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8次,带动基层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1200余场。深入开展“六学六宣六示范”学习实践,举办新闻媒介素养提升班、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等,面向基层党政干部及青年群体、新兴技术工人代表开展滴灌式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15.jpeg

“后浪·曙说”青年宣讲City talk开放麦活动

理论宣讲持续有声有色——

迭代“后浪曙说”青年宣讲训练营,推出宣讲“盲盒”、“city talk”系列城市融入式宣讲等沉浸式场景,在高校、企业、文化场馆中掀起真理交锋。创新打造《梅园密码》情景式宣讲三部曲、实景话剧《阿拉林大队》等作品,全年培育2名省级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1家市级宣讲名师工作室,“曙说·思政首课”品牌辐射全区中小学,实现理论传播从“破圈”到“扩圈”的跃升。

16.jpeg

“曙说”日日更新——“思政首课”

社科阐释不断做优做精——

建立“2+10+N”课题研究体系,联动高校智库成功立项市区合作课题2个,结题2024年度区级研究课题15个。深化海曙地域文化“双创”,发布纪念宁波解放75周年系列报道,出版《李敏—抗战时期浙东最年轻的女区委书记》等地域文化力作,推动章水镇李家坑“童谣小村”三期建设。“社科理论普及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案例获年度省级社科普及创新活动案例。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理论学习直达心间。海曙锚定理论航向,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如春潮涌动四明热土,在基层实践中迸发真理伟力的磅礴力量。

文脉赓续精神密码

当“罗小巴”文旅公交专线载着旅客穿梭于“罗城六门”,当鼓楼小年夜挂起巨幅春联……拥有千年历史的宁波罗城,正以令人惊艳的姿态焕发新生。这一年,海曙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加快推动罗城保护焕新,探索出一条历史文脉传承与城市功能提升交融共生的新路径。

17.jpeg

“罗小巴”双层观光文旅巴士正式亮相

解码文化基因让千年文脉“活”起来。在月湖书院重启的讲堂里,知名学者陈燮君大谈“月湖是有机的文化生命体”;《悠悠药香药行街》刚出版便成网红读物,带领读者走进百年药行的传奇故事。海曙组建文化发展智囊团,系统梳理罗城保护焕新建设项目81个,中华童蒙文化学术研讨会、首届月湖国际研讨会等重量级文化活动落地,持续增强文化学术领域的海曙声量、罗城“份量”。

焕新文博场景让文化遗产“潮”起来。海曙吸纳文博场馆、研究组织、运营团队等30余家单位组建都市文博区联盟,串联博物馆、陈列馆等文化展示空间24个,夜游博物馆、博物馆+咖啡、博物馆+沉浸式演艺等多种形式的文博体验新场景应运而生。推动朱复戡艺术馆正式开馆,联动屠呦呦旧居、孙传哲故居等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展览、文化讲座、文艺活动等形式强化城市人文记忆传承。

18.jpg

朱复戡艺术馆

打造青春IP让宁波罗城“燃”起来。罗城六门灯彩成为春节必拍背景,元宵河灯祈福点亮最美月湖,更有宰相嫁女、罗城迎新跑、城隍庙灯会、罗城元宵青春派等活动先后举办,让罗城成为“最懂年轻人”的都市社交新场景;联合高校推出“城市家具设计大赛”“罗城毕业设计”,年轻创意持续注入古城肌理。

19.jpeg

“爱在书香月湖·宰相嫁女”活动

当下,这种创新实践正结出硕果:海曙文博指数跃居全省第五,非遗指数挺进全省前十,“以海曙都市文博区建设助推文物融入现代生活”案例入选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系宁波唯一。从保护性修缮到创新性转化,从学术性研究到青春化表达,海曙以罗城保护焕新构建起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生态系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央视《欢乐中国年——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上,一首原创歌曲《小小早点摊》唱出了海曙大地的烟火温情。这方浸润着千年书香的沃土,正以“地域性”与“烟火气”的双重变奏,演绎着新时代的文化交响曲。

图书《星火接力》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中国大港》入选2024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选题,越剧《天一楼》全市首演获观众好评,歌曲《廊桥外的桂花树》亮相2024宁波市原创音乐舞蹈大赛……这一年,海曙共培育重点文艺作品14部,其中3部作品入选市级重点文艺项目。

从海曙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设落地,到大方岳第潘公凯艺术工作室的古韵新生;从2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星罗棋布,到77家“微书房”在街头巷尾的悄然绽放,数据见证温度:海曙全年完成送戏下乡267场,送展览、讲座1070场,送书17.7万余册,“文艺赋美”演出759场,服务5万余人次;开设“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课程1198课时,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

永宁巷1号、升阳泰文化中心、同创时尚中心等产业平台陆续建成,上海蓝梗线下喜剧、电影杀等新业态破土生长,“人文江湖”集市、“点亮罗城”摄影马拉松等活动先后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场景,是海曙独属的浪漫。

创新开展“文明家宴 共育新风”项目试点培育,推出“村菜”“村酒”“村礼”“村艺”等新颖载体;在地铁4号线柳西站建成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有礼站台”,在鼓楼沿建成全市首个“有礼街区”;“百岁粥坊”“待记面馆”爱心助餐焕发新活力;中国好人孙嘉怿、忻元华等道德群像构筑起精神灯塔,“浙江有礼·曙你最美”品牌涵育下的文明新风尚,越发鲜活。

20.jpeg

建成全市首个“有礼站台”——轨道交通4号线柳西站

这一年,海曙高标准运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累计开展全民阅读、文化沙龙、便民市集、为企服务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场,参与群众超15万人次;全区61家文化礼堂·老年学堂累计开设各类培训课程227门,总授课1897场次;新增中国好人1例、宁波好人8例、海曙好人33例;新增省级文明镇乡1个、省级文明村5个、省级文明家庭3户。

强音激荡三江潮涌 

“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指明方向。

这一年,海曙持续壮大正面主流舆论、扩大对外传播声量,一件件带露珠、冒热气、扎深根的精品力作,让好声音激荡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持续更新《每日一景》栏目,通过精美图片和生动文字,展示全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开设《寻味海曙》《晚安,海曙》《领跑・曙商》等一系列精品专栏,聚焦美食文化、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打造具有海曙辨识度的融媒产品。截至2024年底,海曙客户端用户数达25.7万,海曙发布用户数达29.5万。

围绕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播发《陆华昂:知行合一,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等报道12篇,全网阅读量突破50万;聚焦“一号工程”,推出“春天里”系列报道26条;围绕“千万工程”,观察海曙乡村在探索水利、生态等多元路径中的深刻变迁……全年累计在中央主流媒体发稿180余篇,省级媒体发稿400余篇。

让好声音远扬!目前,海曙已组建起60人出海队伍,培育出超100万粉丝大V账号,进一步扩大了海外的传播影响力。成立国际传播中心,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加强指导等方式,成功培育了旷世智源、弥鹿文化等10家出海传播标杆企业。推出了《烟火鼓楼》《旧巷潮潮街》等嗨视海曙系列短视频,以独特视角展现海曙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受到了广大海外观众关注。

数字社会,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

结合网络安全宣传周、绿色网络文明五进等活动,推进互联网普法教育工作常态化;“古林茂新村拍摄600人全村福”等话题进入平台热搜榜,《鼓楼跨年元宇宙灯光秀》获评市天e短视频大赛月评一等奖;推进“清朗”系列专项整治网络霸凌、饭圈文化等网民关注焦点……这一年,海曙持续做强“海上曙光”网信工作品牌,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日益壮大,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不断形成。

21.jpeg

“盛世启开明  城隍如梦来”开明坊开街活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满怀豪情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