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3MB0X60089L/2025-91169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5-03-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4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海曙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6.39亿元,同比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96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68,比去年同期缩小5个百分点。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抓生产保供给,稳固乡村振兴“基本盘”。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05万亩。生猪存栏1.58万头、出栏2.27万头,总体产能稳定。新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家;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59台720.91万元、报废淘汰老旧农机补贴26台20.14万元;实施市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1个、市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创新基地项目1个,创建市级农机示范专业合作社1家。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4个、4233亩,农田改造提升项目5个、5526亩。
(二)优品质助升级,打造农业产业“精品牌”。建成食用樱花示范基地,“樟村浙贝”入选第三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新建稻田澳洲小青龙综养示范区5个,全区稻渔综养面积3000亩。新增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获评第二批省级农产品加工基地1家。成立海曙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新增培育农创客220名。新增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市级高品质绿色科技展示基地1家,新增省级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2个。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三)促改革谋创新,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源”。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数据库。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重点推进龙观乡全域1500亩标准地建设申报与项目入库,先期推进雪岙村469亩标准地建设。开展土地流转合同备案登记,实现承包地管理—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管理的“一张图”。扎实开展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管理与动态监测、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电子收款收据2项试点工作。全力做好“三清一促”工作,问题整改率达100%。
(四)育特色优环境,扮靓农村面貌“新画卷”。全区现共有城乡提升工程重大项目8个,总投资31.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6亿元,实际完成年度投资13.69亿元。两个“千万工程”重大项目入选省城乡提升工程“双百”项目清单。推进“一环十线—富美城乡环”海曙段建设,打造省级未来乡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1个、市级艺术赋能村5个、村道提升村18个、和美乡村达标村35个。严格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四分类”处置体系,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典范村4个。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农村规范化运维公厕70座。
(五)筹资源强后盾,拓宽农民增收“幸福路”。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组织开展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项目申报,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143个。开展海曙未来农场产学研基地共富帮扶项目,收益由全区1709户低收入农户分红。完善现代“新农人”十路人才引育机制,培育现代“新农人”3491人;认定省级乡村工匠5名,市级乡村工匠6名。开设高素质农民培训班5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2个,完成培训888人次。举办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新建精品旅游线路5条,入选省级路线1条,组织申报省级休闲乡村2个,获评五星级农家乐1家。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产业兴旺作为重点、生态宜居作为关键、乡风文明作为保障、治理有效作为基础、生活富裕作为根本,有力推进年度“三农”工作。
(一)聚焦粮食安全,夯实稳产保供之基。一是做好稳产保供。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产量6.5万吨左右。挖掘现有牧场产能,谋划新建猪场,保障生猪产能稳定。二是加强农田建设。协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多田套合率。以整镇整村为试点,全覆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管护基础。三是推进农业双强。加快推动“种粮小农”落地生效,持续推进以大田种植数字农业为依托的海曙未来农场提档升级。探索开展山区农田和道路宜机化改造,推动机械化作业全覆盖。
(二)坚持创新驱动,开拓乡村产业之路。一是搭建产业平台。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申报古林镇省级现代化农创园。计划培育区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计划申报省级农创客共富基地1家。二是做优特色产业。谋划申报蔺草、笋竹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项目,打造以樱花为主的花卉全产业链,推进浙贝、白芍等特色中药材基地建设。三是发展乡村业态。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以精品旅游路线、星级农家乐打造为抓手,完善休闲农旅环境,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三)深化千万工程,绘就和美乡村之画。一是提升乡村面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解决农村公厕“重建轻管”问题,实施村道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二是推进连片发展。做好“海曙区全域未来乡村建设项目”专项债剩余资金的申报使用工作,继续谋划包装“海曙区四明山农业园区及配套基础设施”专项债项目、申报“广泽”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带项目。三是加强乡风文明。推广“舟游古林”等旅游项目,举办各项农事节庆活动,形成海曙特色农耕文化。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争创省级乡村治理典型案例1个。
(四)推进强村富民,拓宽农民增收之道。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台海曙区强村公司管理指导意见,指导镇级强村公司谋划有前景、有效益的项目。推进闲置农房盘活样板村建设,打造海曙特色的闲置农房盘活模式。二是帮扶低收入农户。开展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村级公益性岗位、低收入农户大学生子女创业增收等项目。推进海曙未来农场产学研共富基地项目运营,每年收益普惠至低收入农户手中。三是培育现代新农人。实践并完善现代“新农人”十路人才引育工作机制,全年培育现代“新农人”2500人以上,完成各类农民培训任务数预计800人次以上。
(五)加强集成改革,激发乡村振兴之力。一是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研究制定出台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审批操作指引,结合村庄梳理式改造,推动宅基地审批真正落地。二是扎实开展标准地改革。做好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依托区级承包地管理系统,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线上备案登记管理。三是深化三资管理改革。强化三资管理同农村审计有效联动。继续做好全省村级债务管理和动态监测试点工作,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电子收款收据试点收尾工作。
宁波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