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44013/2025-90626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海曙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 发文日期: | 2025-02-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4年,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依法履职做好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法治政府建设高位驱动。
法治建设高位谋划。分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专题听取情况汇报,统筹部署法治建设、法治营商环境、复议诉讼、信访、执法督察等重点工作,确保资规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法治责任高标落实。主要领导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按时向区委、市局报告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和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认真做好系统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年度述法评议等,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法治学习高质开展。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常态化执行党组会议会前学法和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各类专题学法,全面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升系统依法治理水平。
(二)依法治理,执法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1. 国家试点任务圆满收官。非住宅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国家级试点圆满收官,总计对588宗违法占用耕地图斑进行分类处置,并相继完成市、省及部级实地验收。试点成果在2024年度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系统培训班得到自然资源部执法局肯定,并作为全国首个完成试点任务单位在部会议上作典型交流。
2. 自然资源执法严格开展。以“田长制”筑牢耕地保护网,采取“长牙齿”硬举措合力推进保护工作。分类有效推动卫片图斑和耕保督察问题整改。从速核查今年以来国家和省级下发的44宗卫片图斑,核定38宗合法情况并正在加快6宗违法问题图斑的整改。全力确保历年及新增耕保督察问题整改形势总体稳定。加强林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有序推进森林督查、自然保护地内违法图斑查处整改销号。
(三)以人为本,争议纠纷化解质效并举
1. 推进争议调处源头治理。持续开展“以案治本”行动和信访反映问题协同治理,通过加强业务领域治理规范、落实合法性审查、强化争议多元化解、严格问责追究等,从源头上减少争议纠纷和履职风险。
2. 落实应复应诉规范处置。严格落实《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曙分局行政争议案件处理办法》,建立健全败复败诉风险预警机制和败复败诉整改机制,全年共下发风险提示3次,落实专项整改3轮。全年共办理行政争议案件36件,被诉事项工作人员出庭率达100%。
3. 推进信访化解建章立制。制定《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曙分局信访处理办法》,推进信访法制化建设,持续提升信访答复和初信初访办理质量,积极构建全局大信访工作格局,全年共受理信访918件。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年主动公开信息30件,依申请公开信息468件,办理网上舆情答复198件。
二、存在问题
(一)信访争议高发态势尚未改观。信访和行政争议案件多发高发,历史遗留问题多,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不动产权登记、信息公开等领域,大部分非系统内循环能够解决,处理不当易形成群体性案件,存在很大的败复败诉风险。
(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尚待理顺。跨部门综合执法背景下,日常履职和监管中仍有“空白盲区”和“模糊地带”。与农业农村部门承接宅基地职责权限尚未完全厘清,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边界还需细化明确等。
(三)法治工作队伍力量尚需壮大。系统内部法治工作人员力量比较薄弱,与当前面临的严峻工作形势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够匹配。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分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围绕中心工作,立足部门职责,坚持稳中求进,强化使命担当,确保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一)全面强化党建统领法治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课程,加强分局党组对系统法治建设的统筹协调,严格执行法治建设请示报告制度,深入开展党内法规和自然资源规划领域重要法律法规学习,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持续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一是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案件查办工作机制,强化横向协作、上下联动。二是创新执法方式。落实自然资源行业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规定,推动审慎监管。广泛运用指导约谈、以案普法等方式教育引导,促进当事人依法合规用地,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强化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指导,保证自然资源行业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
(三)高效化解矛盾争议纠纷。一是推动案件溯源治理走深走实。围绕信息公开、不动产登记、土地征收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以案治本”专项行动,通过规范具体行政行为、加强前端合法性审查和诉前争议调解,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减少争议纠纷和履职风险。二是实现应复应诉水平切实提升。加强应复应诉力量配备,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限办理。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健全败复败诉案件报告问责制度,加强裁判文书履行情况监督,提升行政法治效能。三是推进信访争议化解依规有序。坚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规范信访事项受理转办流程。落实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抓好初信初访与历史遗留访的化解工作,多方联动、主动协调,努力把涉自然资源矛盾问题化解在源头、基层。
(四)不断加强自然资源法治保障。一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协调推进普法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宪法宣传和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自然资源普法阵地建设,用好“全国土地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资规政策法规宣传解读,强化资规履职作为社会认知,营造自然资源规划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重视法治专业人才储备,结合“大综合一体化”配强配足法治人员,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通过理论研究、案例研讨、业务沙龙、业务大讲堂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培训实效,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三是加强团队保障力量。拓展完善法律服务业务领域,加大法律服务效能,提高法制审核工作能力,提升事前和事中的法律风险把控,减轻行政争议案件办理压力,减少行政行为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