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44064/2025-90445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 | 区司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5-02-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4年,海曙区司法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中心大局,聚焦法治海曙、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为奋力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优质高效法治保障。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情况
(一)夯实依法治区基础。
一是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全区党(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党员培训的常态化学习内容,并列为区委党校重要班次必修课,落实落细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做好法治建设重点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共开展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14次。
二是发挥法治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发《2024年度法治海曙建设工作要点》,做实法治督察与区委巡察工作相结合制度,开展行政诉讼专项督察,共开展法治督察3批次,共督察19个单位,向6家具有败诉风险单位制发《问题整改交办单》9份。
三是擦亮法治海曙建设品牌。持续提升法治建设标志性成果培育、推介力度,推动更多创新工作进入全省法治建设“最佳实践”“揭榜挂帅”等项目,入库项目共13个。
(二)提升依法行政水准。
一是提升政府涉法事务工作质效。建立区合法性审查中心,建强基层法审员队伍,任命首批17名镇(乡)街道法治审查员,并依托浙江省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应用,实现审查事项“应审尽审”,完成镇乡街道重大合同备案合法性审查172件,镇乡街道合同重大疑难协审2件。
二是加强行政争议预防化解。规范涉及区政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办理流程;做实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2024年30件存在败诉风险的行政诉讼案件已化解12件,败诉率稳控在8%以下。2024年新收行政复议申请417件,同比增长122.99%,复议后诉讼败诉率为零。
三是优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成立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建立争议协调、会商研判、一案一纪要三大工作机制。深化行政执法监督基层联络制度,建成6家市级行政执法监督观察站(点),19个区级联络站,9个商会联络点、10个企业联络点,辐射17个镇(乡)街道,处置执法监督线索20条。
(三)强化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强化普法效能。顺利推进八五普法,助力区委宣传部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建成全省首家关于法治社会的研究机构——宁波法治社会研究中心,推出“法助中小企直通车”“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工程”“法助共富工坊”“普法培训基地”等特色普法项目。梯度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区已拥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73个、市级226个。
二是优化人民调解水平。2024年,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18699件,涉及金额4.2亿元,成功率99.3%。创新打造区诉前调解中心,吸纳区法院立案庭整体入驻,源头实现适调案件100%引入调解环节。运行以来,中心已接收法院委派案件401件,调解256件,调解成功151件,成功率37.6%;接收当事人咨询申请54件,调解32件,调解成功22件;共帮助办理司法确认85起。
三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推动律师服务业发展,全区有专职律师553名、兼职律师6名,公职律师137名。延伸法律服务触角,全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40件。解答来电来访法律咨询20543人次,办理认罪认罚法律帮助案件1419件,为群众、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77.64万元。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法治统筹。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度报告、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开展重点问题专项督察,依托区委巡察结合制度落实问题整改。
二是做好法治创优。培育法治海曙突破性抓手项目,加强实践项目、领域试点项目推介优化力度。做强涉企法治增值化服务,持续发挥政务服务中心法治专区作用,推动合规服务站点同步覆盖。做好新时代法治实践站宣介工作,发挥实践站效能,讲好“法治故事”。
三是促进行政纠纷化解。审慎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探索在企业密集园区、街道设置涉企行政复议服务点、联系点和宣传点,提升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优化行政诉讼工作模式。进一步细化行政纠纷化解工作要求,在做好个案分析同时,用好行政赔偿等手段,靠前化解行政纠纷。
四是构建完备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拓展涉企监督信息渠道,加强与区政务服务中心、12345、81890政务便民热线等合作试点,充分发挥区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作用,不断扩大监督案件来源;及时核实执法线索,协同处置涉企执法争议频发问题。
五是把稳政府法务。打造统一、规范的区级合法性审查中心,选取1到2个镇乡街道作为试点,推进镇街合法性审查中心规范建设。开展海曙区合法性审查强基行动,建立法审员任命、备案和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实践实训、岗前培训、考试考核,全面提升乡镇街道法审员审查专业能力。
六是拓宽普法覆盖面。做好八五普法收尾,确保终期总结验收工作顺利完成。发挥宁波法治社会研究中心等新成果的建设效能,在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涉外企业普法供给、法助乡村共富上重要领域做出亮点。精准定位重点人群普法,打造“青少年普法联盟”,建优法治副校长队伍,延伸法治教育平台载体,助力预防青少年犯罪。
七是深化公共法律服务。把稳把牢“律师万人比”,力争引进区外优秀律所,支持和鼓励律所向高校招录实习律师,聚焦律师队伍“稳增长”。深化涉企法律服务,围绕企业法律服务需求积极开创法律服务产品,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等活动。
八是强化基层治理水平。探索中心司法所综合改革,结合市司法局要求,选址建设中心司法所,着力关注司法所的职能重塑、服务集成与效能集聚。推进诉前调解工作,在2024年诉前调解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专兼职调解员队伍配备,提升调解能力和水平,确保诉前调中心建设转化为调解实效。
九是发挥社区矫正监管帮教效能。打造社区矫正联动体系,强化与公、检、法横向互动,提升应急突发事件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探索教育帮扶个性化举措,通过全方位帮教以及公益服务,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