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桩”小事,让居民幸福续航
时间:2025-01-27 10:06 来源:综合事务岗 浏览次数:

“以前充电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发生意外。现在有了充电桩,不仅充电方便了,而且安全也有了保障,真是太好了。”近日,海曙区高桥镇高桥社区西姿银楼公寓电动车充电桩加装工程顺利完工,居民看着一个个崭新的充电桩笑开了花。

一直以来,电动车充电难和停放难是居民反映比较多的痛点问题。为创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环境,在高桥镇应消站的牵头下,下辖9个社区积极推进电动车辆集中停放、充电区域的规划与建设,力图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西姿银楼公寓楼户况复杂、人员密集、流动性强,辖区电瓶车乱停乱放、私拉线充电等情况时常发生,更有居民反映电瓶被盗、车身被损坏。为解决这些“让人挠头”的民生问题,高桥社区党委实行“居业物”三方联动,对西姿银楼公寓楼开展前期排摸工作,入户征询居民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电瓶车停放习惯,联合物业一同合理规划电瓶车停车区域,最终安装了坚固耐用的车棚和便捷高效的充电桩,消除了因电瓶车充电不当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电瓶车停放和充电服务。

“新安装的充电桩采用了智能充电技术,能够自动识别电动自行车的电量状态,实现充满自停,同时还具备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多种安全功能,有效避免了充电安全隐患。”高桥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老旧小区的充电“难题”也不容忽视。学院社区青年才郡小区交付于2006年,基础配套设施落后老化,现存的充电点位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学院社区党总支联合居民代表对小区进行了细致的勘察,在兼顾便捷与安全的前提下,选定13幢北面空地进行充电桩安装。面对部分居民对充电桩安装可能带来的噪音、安全隐患等担忧,社区采取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广泛收集意见,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一对一面对面沟通等形式,耐心解释充电桩的安全标准和后续维护机制。

同时,社区党员和楼长主动“站”出来,通过上户劝导的方式将电动车“请”出楼道,本着“参与是居民,服务是居民,监督是居民”的原则,引导居民自发主动管理。随着充电桩“从无到有”的建成,飞线充电逐渐成为过去式,充电车棚将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停车、充电服务。“目前,小区充电桩已经投入使用,智能充电系统操作简单快捷,可以满足10辆电瓶车同时充电。”学院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提高充电安全系数,在充电区域每隔一段距离均配置灭火器,全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续,社区还将加强对充电桩区域的日常巡查与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事实上,做好这“桩”小事,发生改变的远不止这些硬件设施。“起初我们在社区安装充电桩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可安装充电桩的公共区域非常少,所以选址是‘头等’难题。”蒲馨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充分吸纳辖区居民的意见,蒲馨社区运用“大家商量”的方式,就选址问题在包片联户、网格群内进行意见征集。同时,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吹哨”,在广泛征集居民建议的基础上,与业委会、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和物业一起实地走访,选择充电桩安装位置,并将符合条件的安装点进行横向对比,最终确定了位于郡西花苑小区9幢和5桩楼下的空地,并第一时间向辖区居民进行公示。

“从选址公示、到进场安装,每一步我都看在眼里、参与其中,社区做的公正、透明,对我们提出异议的部分也第一时间作出解答。等到充电桩正式使用,我们楼下怎么排也排不齐的电瓶车就都有新去处,再也不乱啦!”家住郡西花苑9幢的虞女士说起这件事就直竖大拇指,充电桩还没正式运行,她就先将代表支持和感谢的锦旗送到了社区。原来在此之前,电动车充电桩就已经是辖区居民迫切期盼的一件事了,郡西花苑9幢楼下“怎么排也排不齐的电瓶车”不仅苦恼着社区,也是周边居民的一件“烦心事”。热心居民虞女士曾联系社区和物业等几方探讨解决方案,但最终都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这次“居业物”三方联动启动充电桩安装工作,她毫不犹豫地加入,帮助社区一起征求居民意见的同时,也把居民的心声不断传递给社区,“我们不能只依赖社区,也要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共同做好这件‘利民小事’。”

充电桩安装好了,安全是第一位的。蒲馨社区一方面积极协调电力部门,稳步推进充电桩的电力接送工作。另一方面,全程参与充电桩安装过程的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也成为了守护社区的“安全侠”,大家商量着如何将充电桩设备维护好,怎样把卫生和秩序保持好,小区业委会还将牵头进一步探讨出一份居民公约,共同守护家园的秩序与安全。

“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引导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成‘社区合伙人’,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模式。”高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凝聚群众力量,让社区“合伙人”从“服务对象”变为“治理力量”,也有助于基层治理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