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胡佳亲 通讯员 吕可伟 张强
“充电站离单位很近,充1小时能跑200公里,很方便。”9月14日,趁着午休时间,市民刘先生在单位附近的充电站给车充上了电,他告诉记者,自己开新能源汽车已有两年时间,从最初的出门“里程焦虑”,到如今的“充电自由”,他见证了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车主们“充电自由”的获得感,正是我区加速布局充电基础设施,满足新能源车“配套期待”的成果。近年来,我区积极响应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已累计建成公(专)用充电站486家、配设充电桩(枪)5779个,总量位于全市前列。菱池光储充综合能源驿站项目的建成,配备了全市生态场景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充电设备,为市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充电设施体系的触角是否已全面铺开?记者在前期的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老旧小区因没有产权车位、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等“先天不足”,与新能源汽车之间隔着一堵“墙”。因此,充电桩成为当下最急需的“社区新基建”。
“我们小区因为建设初期没有同步考虑到充电桩配套设施,在2023年前只有4户通过局部改造方案接入了个人充电桩设备。”鄞江镇悬慈村它山郡小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电车的普及,陆续有超过10户车主提出要在其车位安装个人充电桩。
为了切实解决老旧小区遇到的这“桩”难题,区发改局联合了综合行政执法、交警、供电等部门,进行会商会审,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由30天以上缩短至10天内。
但是,老旧小区电车充电“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不仅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更受限于老旧小区电力容量不足,许多老旧小区供电管线铺设年代久远,供电管线腐蚀、设备老化严重,充电桩的供电功率在7000W左右,瞬时电流强,老旧小区普遍难以承受充电桩的供电负荷。“针对这一问题,我区正加快推进配套电网工程的建设。2024年上半年已实施公共变压器增容21台、新装公共变压器18台,新增总容量15300千伏安,确保配电设施满足建桩接电的需要。”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配电设施的完善,整体加装工程的完工,至今陆续有31位电车车主成功安装个人充电桩。”它山郡小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改造共在小区内放置充电桩集中表箱16个,每个表箱可安装充电桩电表12块,合计可覆盖192个车位。
下一步,区发改局将加强统筹谋划,持续完善网络,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计划到2025年实现城市区域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