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创新“种子”,这个暑期,海曙区吹响科创教育“集结号”
时间:2024-08-07 17:22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拔尖创新创业人才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个暑假,海曙区聚势谋远,将科创教育视角深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推出了一体化培养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符合义务段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通过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深度探究,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提供良好支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养。

依托各大科创基地,夏令营、研学如火如荼

8月6日上午,由宁波市教育学会、海曙区教育局、海曙区关工委主办,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承办,XbotPark机器人基地、大疆创新浙江科创教育研发基地支持的宁波市“科技新苗青少年科创夏令营”活动在海曙启动,热爱科技的“新苗 ”们在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集结。他们将在未来5天时间里,切磋技艺、碰撞思维,开启科创探索之旅。

WechatIMG2697.jpg

据悉,此次“科技新苗 ”青少年科创夏令营为科创公益性活动,由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专业团队设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探索科技前沿,制定研发任务,进行实训体验,形成过程性综合评价,设置有科技初体验与无人机、结构设计与3D打印、研学考察、结构组装与编程、无人机任务等多项主题实践探索活动。孩子们将在科创领域“大咖”的带领下,感受不同的科技产品及其应用场景、了解掌握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3D打印和无人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等。

WechatIMG2701.jpg

经过校荐和智研院面试等层层选拔,这个夏天,宁波地区共有28名爱好科学的学生获得了此次科创夏令营的“入场券”。上午,当孩子们走进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的科技展厅,他们发现,以往自己所涉猎的人工智能产品,只是冰山一脚。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近距离感受了智能化技术及产品,以及很多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新AI技术。

“在未来,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大势所趋。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去接受它,拥有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唯有积极接触时代最前沿,才能成为领航者。”在参观完展厅后,来自石碶街道宸卿小学的郑博瀚和记者分享了他的感悟,刚才看到的很多高科技产品让他大为震撼,绝大多数人并非天才,要学会利用科技,才有可能达“力所不能及”之境。

WechatIMG2700.jpg

今年暑期,海曙区持续推出夏令营、研学等多种科技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实质性参与科学研究,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就在几日前,作为海曙区“呦呦海贝”科学教育品牌发布以来举行的首场研学活动,“呦哟海贝”科学教育实践——“智慧AI·人机共融”机器人专题研学活动刚刚在海曙区甬水桥科创中心落下帷幕,吸引了辖区160多名热爱科技的同学们参与。

WechatIMG2699.jpg

“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酷,利用各种工具搭建机器人,通过编程让机器人按照指令完成任务,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后成功的喜悦,可能因为爱好相同吧,大家凑在一起能迸发出很多新的想法,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期待下一次再参加。”储能学校新芝校区的毛家轩告诉记者。

全面提升素养,各校暑托玩转科学教育

今年暑期,海曙区各所学校纷纷将“暑托”目光瞄向科创领域。

在海曙外国语学校暑托班开班第一天,近150个学生正式集结,参加为期一周的“呦呦海贝”人工智能科创营活动。活动期间,这150名学生根据学段,分成五个班次开展活动。小学低年段的课程为算力算法思维、人工智能,小学高年段的课程为VEX机器人,有信奥基础的学生,则可以报名参加以信奥CSP-J/S课程为主要内容的科创营活动。

WechatIMG2706.jpg

“我们的师资团队里不仅有优秀老师,还有IT专家,为对编程、算法、人工智能、机器人充满热情的学生,提供与前沿科技亲密接触的机会。”活动负责人徐晓青老师介绍,作为浙江省科学教育基地学校,今年,特地以科创作为暑托内容,七、八月各开一期,能为近300名学生提供感受科技魅力的机会,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欲。

605班的学生余晓苒告诉记者,之前她接触的都是人工智能理论,这次科创营让她有机会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做出了令人满意的人工智能系统,“虽然这些课程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都是寓教于乐的,让深奥难懂的知识也变得更加有趣了。”

“学校平时就开设有编程社团和机器人社团,今年暑托围绕人工智能主题开展,也是对学校科学教育内涵的一次有效深化。”海曙外国语学校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学校也将继续挖掘各方资源,以“人工智能+”为落脚点,深入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成果。

同样,在海曙中心小学的暑假托管中,科学老师在基础内容之上,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科创类拓展课,比如Scratch积木搭建、少儿数独等。在Scratch积木搭建课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积木块拖拽并连接在一起进行编程,快速制作出动画、音乐、模型等场景。“它是一款简易图形化编程工具,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程是一种一步错步步错的语言。它可以帮小朋友养成严谨认真,分步操作的习惯,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们还可以提升沟通的技巧。”科学老师宋阳表示,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在暑期体验到学习和创造新事物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

义务段科创教育既有必要,也大有可为

近年来,海曙区一直赓续“院士精神”,努力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职业憧憬和职业理想的关键阶段,也是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的关键萌芽期,因此,将科创教育视角深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既有必要,也大有可为。”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能一次科技创新企业的探访、一次与科技创新人才的交流,就能激发一部分孩子对科技创新领域的强烈兴趣和内驱力,而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播下这颗创新的“种子”,也许萌芽后就是一株“参天大树”。

作为全国首批“未来学校”实验区、省首批STEM教育项目试点区、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宁波市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域推进实验区,近年来,海曙区将数字赋能作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不断加快教育数字化改革步伐,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67ceada2-438d-4c8d-9d97-9b95ee1580bcsize_w_2804_h_1869.jpg

为全面布局科学教育创新“生态链”,今年,海曙区教育局、海曙区科技局、海曙区科协联合印发《海曙区“呦呦海贝”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发布科学教育“呦呦海贝”品牌,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依托“规划、师资、课程、实验、人才”5大项目15大行动,以科学创新布局、创新主体、创新空间、创新平台、创新生态为支撑,打造一批科学教育示范校、建设一批科学教育精品课、培养一批科学教育名师、结对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挖掘一批科学创新人才。

《方案》中提出,海曙将以人工智能、工程启蒙、编程、无人机、机器人为五大科学教育主项目,建立科学教育项目共同体,结对开展科学技术帮扶。在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上,海曙区将扩大引进院士、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资源,推动校内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实验员配备及培养,计划3-5年内,科学教师达到“一师一特长”,培育一批科学教育优师强师。

a2e7e548-a601-4e18-84a2-fd96a6a6d92bsize_w_5284_h_3523.jpg

同时,“呦呦海贝”科学教育基地授牌后,宁波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便成首批区级“呦呦海贝”科学教育共建基地,将实行“1+N+X”科技实践基地开拓行动。其中,“1”指设屠呦呦旧居陈列馆为区域科学家精神传播的核心教育基地;“N”指部门推荐的运行良好的科学研究院及科普场馆;“X”为学校自发结对的博物馆、科技馆、研究机构、科探中心、科创中心、科技研学基地、高科技企业、大学等基地资源。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使命,只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把底子打好了,把孩子的创新思维激活了,就会给高中、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输送。”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WechatIMG2703.jpg

今年,在宁波市教育学会、宁波市科学教育指导中心、海曙区教育局、海曙区关工委等市、区两级部门支持下,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在宁波率先践行李泽湘教授的“科创珠峰计划”,推出了面向全市小学、初高中学生群体的科创夏令营,以此为载体开设科创类实践课程,变“课本上的知识”为创新驱动力。

“向前教育,培育科创生态。”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用10个字点出了此举之意,“从学前教育到孵化赋能,打造科创人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通过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创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连通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创业等各个阶段,逐步带领他们开启创业之路,最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行业领军企业。

WechatIMG2698.jpg

“希望在学校、政府、社会的多重合力加成之下,能为海曙学子提供广阔且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更为辖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涵养一片沃土。”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