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72330499/2024-77011 | 组配分类: | 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 |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裘隽彦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海曙区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在海曙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海曙体验式消费新场景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深入挖掘南塘河水利文化、内河商帮文化等内涵
下一步计划结合甬剧、四明南词等地方曲艺,演绎传承项目,在南塘老街内相应位置进行演出,将南塘河文化以一种亲切、怀旧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打造南塘旅游新亮点。我区在城区其他地方积极打造相关产品,例如以市场为导向,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喜好,依托城隍庙原有建筑空间,增加国风场景元素,将县学街以及庙西巷打造成集文化表演、娱乐互动、美食体验、主题打卡为一体的休闲娱乐生活中心,充分展现城隍庙的独特文化和创意魅力,深度赋能产业夜间经济回暖,围绕“吃、行、游、购、娱”聚焦流量市集挖掘城隍庙经济新业态,打造夜市消费新场景,更首次尝试打造引流强标杆性的市集示范点。
二、做好“非遗+”项目多面发展
一是推进“非遗+旅游”多元发展。积极推进“非遗+旅游”发展模式,成功打造多条省级非遗精品旅游路线、非遗主题民宿,其中新增非遗主题特色街区、非遗主题酒店、非遗主题民宿各1个,开发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5条、非遗旅游研学路线3条,发布《海曙区中小学研学活动指南》,由专业旅行社市场化运作,覆盖全市中小学生。2023年,南塘老街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集士港镇深溪村被评为浙江省首批金3A级景区村庄,新增区级非遗相关2A景区1个,非遗进景区覆盖率达到30%。建成甬安吉市等非遗市集4个,其中南塘老街集市(夜市)、宁波鼓楼“子城雅集”、梁祝古风灯光夜游非遗市集被评为全省重点培育文旅市集。据统计,全年共组织各类非遗夜市、集市、非遗展览等活动100余场,吸引大量的游客参与,提升区域内的文化旅游吸引力。二是推进“非遗+共富”多方振兴。海曙区通过“非遗+产业”路径,促进非遗项目与乡村经济的共同发展。举办2023年海曙特色文创伴手礼大赛活动,非遗保护单位开发明州红红茶小罐礼礼盒等9项入围海曙区特色文创伴手礼20强。新评选区级非遗主题文创企业2家,其中宁波弥鹿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23年度海曙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奖。黄古林草席、宁波红茶、缸鸭狗汤圆等非遗传统技艺成功转化为特色产业和文旅资源,带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进程。2023年,黄古林草席线上线下销售业绩斐然,销售额高达2.29亿元;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的有机宁波红茶产业和茶园体验旅游总产值达到190万元,同比增长90%;缸鸭狗汤圆通过与“与辉同行”等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年销售突破5997.86万元,非遗项目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中发挥出巨大潜力。三是推进“非遗+教育”多人受益。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宁波财经学院新开设文遗保护与利用专业,2023年秋季首批招生30名。截至2023年底,全区非遗进校园项目已覆盖全区29所学校,传承人增至33人,累计编写非遗教材9本。非遗教育资源的普及率逐年上升,非遗进课堂频次明显增加,如宁波市范桂馥小学依托海曙区银发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室开设“非遗课堂”、鄞江镇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创设非遗龙玩室、海西实验学校开设传统非遗瓷画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教育体系,非遗进校园覆盖率比上一年增长6.4%。此外,通过举办各类非遗民俗活动、文艺演出和展览,新增非遗演绎品牌“曙悦秀场”,梁祝文化园的夜游、庙会活动等活动年均吸引游客数达到数万人次,非遗民俗活动深度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文化氛围中,为区域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三、加强协作,促进文旅企业消费
区文广旅体局积极服务所管理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民宿等文旅企业,并与相关部门协作,推进文旅企业促消费。节庆和活动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五龙潭景区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和项目,推出系列创意文化主题活动,瀑布咖啡节、国潮音乐快闪秀、骑行表演秀、“知音”茶会、徒步交友、能量运动、户外露营、吊炉火锅、围炉煮茶,助力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出现,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5月份李宇春宁波演唱会、中国男子三人制篮球赛超级联赛宁波站等活动,我局积极做好结合文章,宣传海曙文旅,助力海曙住宿业,为粉丝谋福利。
再次感谢您的建议,希望您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旅游工作的开展!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