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3MB0X60089L/2024-75761 | 组配分类: | 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尊敬的童若飞委员、邱建峰委员、鹿文涵委员、周长征委员、陈大柱委员:
您们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产业运营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鼓励新青年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锻造“新农人”助力共富路的建议》《关于乡村振兴的议案》《关于深入挖掘四明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的建议》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认真研究,现就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推进乡村产业特色化运营,规避同质化倾向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精加工及产品研发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本地农业企业。重点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及农业相关的各类设施设备的投入及改造。截至目前,对开展农业设施设备投入及改造提升的5家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扶持,提升我区对稻米、竹笋等优势产业的产品加工和研发能力。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和布局,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赋能,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2020年初,海曙区政府出台《高质量推进“356”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明确实施品牌振兴专项行动,实施农业品牌体系建设“1121”工程,打造1个全区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域公用品牌,20个知名农业企业品牌,10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主体品牌,将品牌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强有力的抓手,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更合理配置,农业产业链更高效整合,带动海曙强村富民。我区致力于打造海曙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整合海曙本地农产品资源,提炼设计出与海曙农耕文化高度契合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南塘河”。重点对蔺草、竹笋、稻米、浙贝母、茶叶、樱花、小青龙等系列产品进行“六统一”管理,2023年实现产值1.96亿元。下一步,我区将不断丰富“南塘河”系列产品种类,深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实现优质农产品多渠道销售。
三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我区认真落实省市未来乡村建设文件精神,制定未来乡村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建立“十四五”未来乡村项目库,编制试点村规划实施方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以强村富民为主题,因地制宜建设未来乡村,实现美丽乡村向未来乡村整体跃迁。在乡村规划建设阶段预留运营业态空间,根据不同村庄特性对运营需求、运营业态进行差异性设计,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同时不断强化设施农业产业链的配套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有效减少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的产后损失和流通环节的浪费。2023年底,我区冷库库容约18.6万立方米,冷库拥有量位居全市前列。我区将继续完善产业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
一是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不断探索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开发以农业体验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推动农业基地向体验园、休闲景点演变,在采摘、研学、观光中丰富农产品销路,提升销量。结合采茶节、毛笋节、丰收节、米食节等特色农业节庆活动,突出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健康养生、乡土风情,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最大化。2023年,农业休闲观光总人数达180万人次,休闲农业年收入达2.75亿。下一步,我区将根据各景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策略,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的优势,推广优秀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景区与旅游机构的密切联动,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鼓励各镇(乡)、村积极引进旅游运营公司,调整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结合乡村实际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2023年区政府出台《海曙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服务镇(乡)旅游满一年的公司,给予每年最高30万元补助,对服务村旅游满一年的公司,给予每年最高10万元补助。培育乡村文旅带头人,开展优秀乡村文旅运营带头人评选活动,带动文旅从业者工作积极性,2024年向上级推荐浙东大竹海汪宏良申报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我区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文旅品牌建设,培养更多乡村文旅带头人,助力乡村旅游事业迈上新台阶。
三是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强化数字化赋能,专注微观村庄改造升级,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风景区。章水镇李家坑村以“隐唐四明”旅游产业为支撑,打造宁波共同富裕的“李家坑模式”;集士港镇山下庄村以红色党建引领,通过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探索红色经济带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鄞江镇金陆村发挥传统乡村特色,创建集农创休闲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乐游、乐居型乡村。
三、助力乡村人才事业建设,引进青年返乡创业
一是精心引才,汇聚乡村发展力量。会同组织、资规、科技、文旅等相关部门,建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协同联动机制,起草《“十路人才进乡村”海曙区现代“新农人”引育行动方案》,坚持“派引返育”四轮驱动,全力打造契合海曙三农需求的现代“新农人”队伍。积极对接宁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发挥未来农学院教育培训作用,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民和农业技术专家,联合区科技局开展数字大田提升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积极推动农业数字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依托古林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农业双创园项目,包括双创园区、创客空间和创客广场,目前已引进农创客团队2个、农创客20余人。依托镇村特色资源禀赋,持续推动“共富工坊”建设,构建强村富民产业链。
二是精准育才,厚植乡村发展沃土。深化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育,目前已遴选“浙农英才”3名、“浙农英才工作站”2个,推荐申报省级乡村工匠5名、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3个,认定乡村工匠省级3名、市级6名,全力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今年已推选参加部省级“头雁”培训8人、市级26人。实施农创客培育工程,打造现代化农创园,为全区创业者们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充分发挥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作用,常态化开展农创客培育系列活动,2024年计划培育农创客220名。集成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乡村人才培训资源,用好“田间学校”等培训阵地,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组织粮油作物冬季管理和春耕备耕专题培训、农民职称政策大讲堂培训,培训农民323人次。将继续开设水稻、葡萄、花卉等实用技术培训,青年农创客、乡村CEO等实用人才培训,2024年计划培训农民820人次。
三是精确用才,激发乡村发展动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2024年计划选送5名骨干、30名基层农技人员到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院校参加脱产培训。落实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政策,为乡镇街道输送农技人才,今年已申报定培生1名。健全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乡土专家为一体的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在为农服务中培育一批现代农技专家,吸纳乡土专家57名,每年组建10人一组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和林特科技特派员团队进村指导,激活农指员队伍新活力,严格对照《海曙区农村工作指导员履职赋能“三张清单”》实施考核,考准考实驻村表现、帮扶实效、群众口碑,加强区派与镇派农指员纵向联动,以及各片区农指员区域联动,实行跨村、跨乡镇协作帮扶,促成区镇村三级联动发展,目前已派驻25名农指员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搭建施展才华新平台,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技艺展示、积极参与省市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全面展示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举办“南塘河”杯宁波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共计参与200余人,通过竞赛获得技能等级证书50余人。鼓励农业行业领军人物、乡土技术专家参加各级职称评定,提高个人荣誉感、社会认同感,激励他们更好发挥头雁作用。
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们继续关注我区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宁波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6日
(联系人:倪雨辰;联系电话:89297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