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6997958/2024-57013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区经信局 发文日期: 2024-07-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26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07-12 15:55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九三学社:

贵党派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九三学社对我区制造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后研究出台了《海曙区落实“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海曙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海曙区促进工业用地焕新提效若干措施》《海曙区工业企业腾挪提质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来破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发展新格局。

过去一年里,我区制造业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果。一是新兴未来产业发展“提档加速”。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县市区入选了全省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名单,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东方聚智科创中心等项目成功落地,supOS工业操作系统继续迭代升级并入选两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二是优质企业梯队不断“长高长壮”。华缘新材料、金科磁业分别摘得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桂冠”,雅戈尔等4家企业继续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6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工业企业入围全市纳税20强。三是体制机制创新“由点及面”。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助力全市入选国家试点城市,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索稳步推进。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建议》提到的问题与建议,努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焕新产业空间、扩大有效投资等举措,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转变产业发展赛道。一是数字赋能传统优势产业。聚焦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传统行业,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完善“1+1+X+N”改造模式和“链式”改造模式,全面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纺织服装企业销售模式,拓宽直播平台、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引导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方向转型发展。二是加速培育新兴产业。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中心、中国计算机学会算法测评中心、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为契机,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抢先布局,推动人形机器人产品上下游产业共建合作,搭建共享工厂供应链体系。继续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团队,抢占细分行业领域,为未来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依托工研院、智研院等大平台,给区内制造业企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人才支撑、服务支撑,扬长板、补短板,实现“1+1>2”的聚合效应。三是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聚力发展总部经济,引导大企业在区内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增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依托翠柏里创新街区、甬水桥科创中心等平台载体,搭建研发中试和创新赋能平台,构建“孵化-成长-加速”的企业成长链条,做大先进技术、创新产品、新兴模式“蓄水池”,引导区内新老企业加强协同合作,开展生产配套,从而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二)加速焕新产业发展空间。一是加强土地供应保障。积极优化供地方式,探索“国企拿地、厂房定制、先租后让”工业用地出让新机制,缩短优质项目落地周期,督促企业履约达产。通过全域推行工业用地焕新提效、工业企业腾挪提质,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改革创新举措,引导空间资源向新兴产业领域集中集聚。加强工业用地供后监管,实施按标出让、按标施建、对标验收,实现供地项目闭环管理。二是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排摸并匹配区内现有产业用地与招引企业、项目间的供需情况。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用好用足“批而未供”土地,全力推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处置。开展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大力推进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鼓励以厂房加层、机器上楼、“零土地”技改、整治改造等方式提高产出水平。鼓励国有企业、村级集体、民营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等改造主体利用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产业平台、特色产业社区、小微企业园等空间载体,推动产业空间由“低效”向“集约”发展。三是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结合全市“2070”工业集聚区规划实施,编制我区工业集聚区规划实施方案,推动望春工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谋划启动郭夏、洞桥、礼嘉桥、横街等4个千亩级产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1+5”工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加强工业集聚区分类管理,划定“重点集聚区、发展提升区、有序引导区、融合转型区”四个大区,因地制宜构建区域划分合理、发展定位清晰的高效集约产业布局。

(三)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一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重点关注年度出地计划及千亩级产业园区、宁波枢纽等重点版块发展规划,对接储备一批产业契合度高、带动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充分发挥区内“一中心四平台”、望春工业园区等高能级平台优势,汇集领军团队、高新技术、科技金融等资源要素,聚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项目线索对接,尽快推动云山动力、中国计算机学会算法测算中心等项目的落地。二是扩大工业设备投资规模。抓住全市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发布的契机,围绕“361”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推动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针对纺织服装、通用设备、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传统行业,鼓励企业加快淘汰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推动设备向数字化方向升级,激发工业技改投资潜力。三是优化项目跟踪服务。紧盯拟建、在建、续建等重点项目,组建服务专班,高效协调项目商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提供从在谈、落地到投产运行的全周期闭环服务,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和成长跟踪,推动已落地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加速项目融入区内上下游产业链。全年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个,谋划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竣工投产制造业项目7个。

最后,再次感谢贵党派对我区制造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支持和帮助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


宁波市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2日


(联系人:孟思思,电话:0574—5588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