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丨二奢市场兴起,谁在买单?

“我在各类线上平台搜了一遍,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了这家评分较高的二手回收店,感觉比较靠谱。”最近,宁波白领菲菲来到位于市中心的一家二手奢侈品回收连锁店,经验证、检查、商讨、签订协议等流程后,她以相对满意的价格出手了几只名牌包。“这些都是好几年前买的,不常背,放家里也是占位置,倒不如二手卖掉来得实际和划算,也算是资金‘回血’。”
作为奢侈品行业的衍生物,近年来,二手奢侈品回收行业在消费市场领域逐渐兴起,并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互联网的不断成熟等作用催化下逐渐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相关数据预测,2025年中国二奢市场规模将达到348亿元。新兴而起的二奢市场,你感兴趣吗,其中又有哪些坑?记者前往探访。
不是全新买不起,二奢更有性价比
菲菲是通过某社交平台找到的这家二手奢侈品回收连锁店。选择这家,一方面因其整体评分较高,另一方面店铺地处宁波市中心,毗邻汇聚一系列国际奢侈品牌的和义大道,这令她更感放心。而事实上,在这家店铺的周围一带,不管是在沿街店面还是写字楼里,都散布着大大小小好多家二手奢侈品回收店铺,成为构成本土商业消费的一道新景象。
奢侈品往往代表着品牌形象、品牌定位、时尚潮流标记等,受到不少人士的追捧。负责接待菲菲的鉴定师小张从事二奢回收行业多年,她认为,二手奢侈品回收行业的兴起,与购买力、消费观念、消费环境等因素有关。
“由于奢侈品本身价格高昂,对于部分追求时尚的人群而言,经济压力较大,于是二手这种这类更为经济实惠的购买方式,成为了他们的选择。”她说,对于卖家来说,可能部分群体面临着急用钱或“资金回血”的情况,而二手奢侈品回收行业恰能为其提供快速变现的及时帮助。
还有一个原因颇引人注意。二手奢侈品回收行业的“入行门槛”低却回报高。据悉,相比于其他需要金融牌照的行业,经营者无需复杂的执照手续,只需在当地市场监督局简单办理手续即可开业,且经营者只需“懂行情、懂看货”即可。同时运营模式相对简单,通常客户会选择直接卖给这些店铺,店家以低价购入,再以高价卖出,获得中间的差价,投入产出比较高。
因此,更多的买家、卖家或者经营者,陆续涌进二奢市场,正应了那句流行语:“不是全新买不起,二奢更有性价比。”
高价购入的奢侈品包包,二手能卖多少钱
自己高价购入的奢侈品包包,二手能卖多少钱,这是菲菲也是广大二奢卖家最关心的问题。
从包的材质、内外部状态、五金件,甚至当初在专柜购买时的小票等,小张对菲菲的这只名牌包进行了全方位“体检”。这还不够,小张一边用“肉眼”检查,一边将整只包的细节部位分别拍照上传,经由公司里的其他同事同步在线“验货”。最终结论出来,菲菲的这只包只能以当初专柜购入价的约40%价格回收,并且这已是他们能给的“最高价”。
“在来门店之前,客服在线上告诉我,我的这只包可以卖到原价的47%至59%,可现在却只有40%,差距也太大了。”菲菲说。
“事实上,在客户正式到店前,我们给出的价格通常会高于最终成交价,一方面要视包包的具体情况,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将客户吸引过来。”面对菲菲的郁闷和不解,小张解释,以包类二手奢侈品回收为例,不仅要看包的材质、状态等,款式、生产年份等也是决定“身价”高低的重要原因。简单来说,款式可以理解为在市面上的受欢迎程度,这往往意味着这款包的市场流通度高低,流通度高的二手交易价格自然也更高;部分款式的包,乍一看外观相差不多,但事实上每一年品牌都可能会在细节处进行“微调”,经常接触品牌产品或“内行人”一眼即知新旧,也凭此作为二手产品的回收价定价依据。
此外,品牌也是决定二手回收价格高低的原因。部分二手奢侈品回收商家在线上主页直接写明,部分被定义为“轻奢”的品牌不在二手回收范围内。
无论是在宁波还是在其他城市,像菲菲这样“触电”二手奢侈品回收行业的人越来越多。
小张介绍,周末、节假日是二手奢侈品回收交易的“高峰”。“目前我们在全国各地开设了40多家连锁门店,其中以宁波店为例,一般工作日我们接待的访客约为20个,而到周末或节假日,接待访客会达约40人。”她说。这些被回收购买的奢侈品将在次日统一打包寄往位于北京的总公司,进入后续的市场流通环节,其销售价格将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定价。
二奢经济的背后,是难以完全监管的市场
市场火热的背后,也潜藏着问题。打开部分社交软件,一些关于二手奢侈品回收价格不合理、货品检验不专业等争议类帖子不在少数。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部分宁波本土的二手奢侈品回收相关商家,在一众推广帖子中,也有部分消费者反映在二手奢侈品回收店铺所买到的产品存在“磨损”“疑似假货”等问题。
“从2022年的11个,到2023年的12个,2024年迄今为止已经有8个,辖区二手奢侈品相关的投诉举报数量总体呈现缓步上涨的态势。”海曙区市场监管局举报投诉处理中心副主任宣韬告诉记者,从客体类别分析,钟表相关的投诉举报占总量的61%,箱包类和首饰类较少,分别占26%和13%;从投诉原因分析,反映所购二手奢侈品维修售后等问题占总量的52%,反映所购奢侈品疑为假货的占25%,反映质量问题的占23%。
要对这一交易金额大、易产生纠纷的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在目前看来确实是一件难事。由于当前二手奢侈品回收经营属于一般经营项目,并不需要经过批准,
这就意味着从法律视角,二手奢侈品经营者相比一般经营者并无区别,难以分类监管,更不要说藏在私域和二手交易平台中无数线上线下的个人卖家。
“辨别真假的话,手表还好,高端产品一般都刻有编号,但包袋类商品确实需要‘赌’眼力。由于二手商品的性质,品牌方很少向消费者提供鉴定渠道,不管是卖家还是买家都得靠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所谓的‘鉴定师’同样如此。”宣韬告诉记者,同时,二手奢侈品的售后也逃不开二手交易纠纷的传统争议——商品调换与否和瑕疵何时产生。
而现实中,几乎所有的二手奢侈品相关投诉纠纷最后都会移交至法院。记者了解到,此前就有一位消费者在海曙某二手奢侈品店铺购买了一块价格数十万的手表,事后由于细节质量问题与店家产生了纠纷,投诉至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流程调解无果后,因为涉及金额较大,双方一致同意诉至法院,至今还未得出结果。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二手奢侈品时,尽量选择可靠的销售门店,购物前详细核实商品瑕疵情况并保留凭证,尽量约定对自己有利的三包条款,并在付款时注意选择店铺收款渠道,不要付给店员或者店长等个人收款账户。同时,尽量选择官方提供真伪鉴别服务的品牌进行购买,购入后及时进行鉴别。一旦遇到问题,及时凭借保存的小票、付款记录等凭证,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