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46027/2024-68130 | 组配分类: | 提案议案 |
发布机构: | 南门街道 | 发文日期: | 2024-05-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领衔代表:李启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工业革命时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重塑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是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答题的今天,我国工业数据仍存在着规模“大而不强”,全要素利用率低;应用“全而不优”,智能化水平低;以及范围“广而不通”,平台开放度低等问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近年来我国信息无障碍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数字生活需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信息无障碍顶层治理设计欠缺,法律体系不够完整、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规范执行力度不够等,在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需求层面仍存在较多障碍。
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以新技术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提出顶层设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截至目前,宁波累计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63家,数量居国内城市首位。作为单项冠军第一城的宁波,未来将瞄准全球制造最高标准与水平,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锚定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海曙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如在双碳能源领域,可通过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效实现产品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引领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对于国家,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对于行业,有利于打通全流程数据,加快形成更规范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对于企业,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二、加快工业数据高水平应用,实现工业智能化升级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在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两期(2018-2020年、2021-2023年)的推进下,国内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8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8000万台(套),工业APP数量近30万个。但我国工业数据仍存在着规模“大而不强”,全要素利用率低;应用“全而不优”,智能化水平低;以及范围“广而不通”,平台开放度低等问题。
一方面,可建立制造业数据中台,为区域制造业企业提供全套的技术体系、数据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为“智改数转”企业经营的数据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供更好保障。自建地区智能制造数据中台能连接制造业全域数据,帮助区域企业合理配置资产、分析经营、精准营销,实现智能应用和数据价值化。
其次,数字化转型要由企业拓展到产业链,提升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要结合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培育数字化示范区域,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的领军和生态整合作用,开放生产要素,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推广应用,并帮助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融入产业链。
三、以信息化技术助力智慧养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事关民生福祉,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精准识别老年人需求、匹配老年人服务供给,在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时,注重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智慧养老专业化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水准,增强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度、人性化、实用性,以更多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建立新体验、形成新需求、引领新消费。
推进智慧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智慧养老作为新兴养老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需增强养老服务的科技与信息化支撑,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将养老服务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积极解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智慧养老的数字鸿沟。积极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各地养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破现存的“数据孤岛”等问题,促进其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水平。要加快打造智慧养老场景建设,搭建一体化的医疗、健康、养老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智能化发展助力健康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