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3MB0X60089L/2024-75741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4-02-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3年,我局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25.36亿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万元,同比增长6.5%,城乡收入倍差为1.73。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激活农业增产动能。一是全力抓好稳产保供。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04万亩,油菜面积0.61万亩。全年我区生猪存栏10250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747头,生猪出栏24571头,同比增长25.5%。二是全面强化科技支撑。成功创建综合型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建农机服务中心1家、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3家,农机创新试验基地1家通过省厅验收,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2%。
(二)延长特色产业链条,拓宽三农增收渠道。一是提升五最产业能级。新建浙贝母共享仓储等项目3个;完成郭斌养鲤场生产车间改建,年产能增加16%左右、产值增加近500万元;新创建稻田澳洲小青龙综养示范区2个、185亩。二是扩大山地农业发展规模。新发展林下种植150亩,引进桃树品种13个;落实种业提升项目1个,申报市级种质资源库4个。三是增加农业品牌价值。持续加强“南塘河”公用品牌建设,吸纳35家农业经营主体。
(三)深化千万工程实施,擦亮美丽乡村底色。一是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创建省和美乡村示范镇1个、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6个、和美乡村达标村34个、未来乡村3个。二是深化农村环境整治。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三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5个艺术赋能村,举办近10个农事节庆活动,创建多彩农业项目2个、规范化农旅融合示范点3家,创建省级精品旅游线路1条。
(四)拓展帮扶共富成果,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健推进农村集成改革,抓好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指导横街镇“两山”公司投资入股工业园区项目,促进相对薄弱村增收。二是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年度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6139元,增幅14.5%。三是多样化开展对口帮扶。聚焦东西部协作,助力喜德县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强化山海协作,携手庆元县打造“数字订制茶园”项目。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深入贯彻中央、省有关“三农”工作部署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深谋思路,细定措施,扎实有力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为海曙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贡献更多三农力量。
(一)聚焦“农业双强”,严守粮食安全底线。一是严格做好稳粮保供。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完成横街镇高标农新建项目1000亩,改造提升高标农1200亩。二是持续深化“农业双强”。推动“种粮小农”落地生效,推进海曙未来农场“三中心两基地”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探索打造全省首个大田“无人化”农场,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是坚决守住质量关口。牵头农产品绿色安全行动,强化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农药等控害技术,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聚焦“五乡五最”,提升农业产业能级。一是做大做强“五最”特色产业。谋划推进月塘东、四明山农业产业园项目,推进“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申遗工作。建设食用樱花栽培示范基地100亩,拓展稻田澳洲小青龙综合种养技术,支持锦鲤产业升级。二是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做好海曙区“土特产”专场推介会(杭州)准备工作。开展茶叶绿色防控和新品种引种试制,上半年筹划召开茶艺大赛。推进“四明山区熊蜂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三是探索发展乡村新型业态。打造休闲乡村和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农家乐服务质量,开展星级农家乐认定工作。
(三)聚焦“千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高标准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用足用好1.5亿元全域未来乡村专项债,扎实做好省和美乡村示范镇、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等创建任务。二是高品质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洁美。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解决农村公厕“重建轻管”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作“回头看”行动。三是高质量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好村规民约等乡风教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风家风馆作用,做强村级文化阵地。
(四)聚焦“共同富裕”,绘就乡村振兴画卷。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标准地改革,制定出台《关于美丽村庄宜居家园建设中有关农村住房建设管理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二是实施精准帮扶。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精准做好第四批区派农指员选派报到工作。三是做强农业品牌。加强“南塘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运营,分类推进集体商标规范化使用管理。完善品牌宣传推广体系,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四是做好对口协作。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发挥海曙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为对口地区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