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丨这届“菜市场”里,为何长满年轻人?
时间:2024-10-16 17:25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邱馥琛

打开社交软件搜索“宁波菜市场”,就能看到菜市场打卡推荐、city walk路线、宝藏菜市场等不同主题帖。一位博主写道:“真的很爱逛菜市场,什么都想吃,什么都爱吃。”下方的近百条评论大多都在询问博主图中是哪几家菜市场,等着按照攻略去打卡。

这届年轻人的打卡目标,似乎不再仅仅是博物馆、咖啡馆等场所,更开始包括小吃摊、古旧小巷等“接地气”的地点。

海曙的菜市场,年轻人爱逛吗?是什么吸引着年轻人走进菜市场?

日前,记者走访了数家菜市场,一探究竟。

3.jpg

“菜市场买吃的才有烟火气”

热油在锅内滋滋作响,琴琴从店主手中接过新鲜出炉的糖糕,吹了几口气,便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

“来菜市场,就为这旁边一圈好吃的,现做现卖,网上基本买不到这样的。”琴琴在鼓楼附近上班,午休或者下班后来中心菜市场逛逛,买些小吃,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除了香甜的糖糕,鼓楼中心菜市场大门周边还有糖炒栗子、馄饨、水塔糕、龙凤金团等多种美食,其中不乏宁波传统老底子点心。

4.jpg

傍晚下班时间,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店铺门口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顾客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面孔。而走进中心菜市场,在摊位前挑菜问价的,也有不少年轻人,有的西装革履细心挑着排骨,有的挎着时尚精致的包包和摊主还价,有的一边打电话一边翻看摊位上的白萝卜。

琴琴的手上也提着满满一袋蔬菜。她从3年前开始跟着网上的菜谱和教程学着做菜,现在每周都会在家开火三四回,平时也会在线上买菜,但是更喜欢跑到菜市场来。

“线上是方便,但是线下能自己辨认到底质量好不好,而且逛菜市场更有生活的仪式感,在菜市场买吃的才有烟火气嘛。”琴琴向记者解释说,“我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都是每天一大早去菜市场。以前逢年过节,我也跟着去过几次,那种热热闹闹,每个人买菜都是为了回家吃好饭、过好日子的场景真的印象深刻。”

除了新鲜的食材,每个菜市场里售卖熟食、生腌、手工面食等需要“手艺”的摊位,也颇受年轻群体青睐。

“来买我们家蟹糊的,大半都是像你这样年纪的小年轻!”在中心菜市场专卖各种螃蟹及相关制品的摊主张姐告诉记者,她每天准备的20斤蟹糊几乎都能卖空,生意十分火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自己做嘛,又喜欢吃,就会到菜市场来买。”

5.jpg

“科技感智慧化菜市场,买菜很放心”

对于买菜这件事,“90后”晓雨认为安全、健康是最重要的,因此她十分重视菜市场的环境卫生以及检测手段。

“咏归菜市场离地铁站很近,我从家过来很方便,就经常来这边。”晓雨说,自从去年改造升级后,咏归菜市场一改老旧脏乱面貌,变得干净整洁,还有很多“高科技产品”辅助加持,令她感到在这里买菜更放心了。

6.jpg

记者在咏归菜市场看到,每个摊位上方都悬挂着一个电子屏,上面清晰可见摊主的姓名、联系方式、营业执照、产品指导价格及检测结果、收款方式等,还有“浙食链”溯源码可以查询摊位产品的采购流程。菜市场还设置了食品快检室,每天的抽检结果都会在专门的电子大屏上滚动公示。

此外,咏归菜市场的经营户全都配备了一台链接了“浙江市场在线”智慧平台电子公平秤,每一次称重都能显示数据并在菜市场管理方后台留下记录,还具有摄像功能,以技术赋能保障消费者权益。

“菜市场升级以后,摊位比以前干净宽敞了不少,管理也更有条理了,像水产品的容器都是管理方统一给我们配的。”菜市场摊主老刘说,“环境好了,来逛的小年轻也变多了,周末老能看到。”

7.jpg

菜市场是本地居民的“生活场”,也是外地游客接触一座城市的“透视窗”。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游客的评论,表示自己到一个地方旅游一定会去一趟菜市场打卡,近距离体验当地的生活状态、了解特色美食风俗。

“我们菜市场的提升改造工程不仅重新进行了内外装修,还配备了相关智慧化设备,并同步扩充了便民服务,包括充电宝、雨伞等共享物品。”咏归菜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本地居民,我们做好菜篮子供应,提供优质丰富的食材;对于外地游客,我们也有特色美食,并以干净整洁、科技智能的硬件设施给大家留下好印象。”

“除了买菜,菜市场还能做这些”

“阿姨,这个你看能帮忙补一下不?”小关提着装了衣物的袋子走进高塘菜市场,熟门熟路地找到了衣物修补的格子间,向店主打了声招呼。

小关是名“95后”,在高塘菜市场附近上班,一次偶然的买菜经历使他发现了藏在菜市场里的“宝藏”小铺。

小关说,当时买完菜正要走,在大门附近接了个电话,正好有老年人过来修小家电,他便多看了几眼,发现除了家电修理,还有衣物缝补、便民理发等服务,以及一个整洁的书香驿站供人歇脚。

“后来我网购买了条裤子,腰围啥的都合适,就是裤脚太长了,但卷起来不好看还容易掉,就想着能不能来这边改个裤脚。”小关告诉记者,“我一个人住在这边,不太会干这种手工,没想到单位附近的菜市场就有,真的很方便,阿姨手艺也很好!”

8.jpg

便利的菜市场“附加”服务吸引小关逐渐成为了菜市场的“常客”,而在菜市场管理方看来,“多功能”“复合型”正是吸引更多像小关一样的年轻人走进菜市场、习惯菜市场的关键词。

“我们将在菜市场基础的‘买菜’功能上,引入更多的生活场景,贴近年轻人的消费需求。”高塘菜市场相关负责人说,菜市场内正计划打造一家城市图书馆,预估藏书2000册左右,将在明年正式开放,同时还将引入全新的咖啡吧,希望以“充满反差的生活感”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无独有偶,咏归菜市场也在改造时规划了一片商业街区,主要为菜市场配套的餐饮、便利店、零食、洗衣等业态。

记者了解到,这条商业街已于今年9月竣工验收,之后将逐步开展招商工作,打造年轻人可逛、爱逛的综合体。

9.jpg

“今年,农贸市场两轮改造提升已进入收官阶段。过往的6个年头里,全区共有17家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市民群众的购物环境好了,菜品更安全更丰富了,服务更贴心更细致了。”海曙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工作,让这届年轻人不仅仅是“打卡”菜市场,更是真正地将菜市场融入生活,体会菜市场独有的“烟火气、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