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健身房,如今都怎么样了?
时间:2023-08-09 10:59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王禹 蔡迪 通讯员吴宣颖 庄涵予 王雯雯

8月8日是全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恰逢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全民健身热潮持续高涨,群众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也非常旺盛。在全民运动的热潮下,海曙区从2020年起全面推进百姓健身房建设工作,目前全区已有49家百姓健身房投入使用。

这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健身房落成后,各社区多角度发力,在长效运营方面下足功夫:有的请志愿者管理,有的与文体中心结合,由文化站工作人员管理,也有的由第三方运营公司运营。这些百姓健身房运营状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记者探访了三家不同类型的健身房,它们根据社区特色,采用了居民自治、政策红利、“五社联动”等发展模式,补齐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短板,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eca3ade0-d385-429e-ac18-5e1fb3ab3ebdsize_w_6000_h_4000.jpg

居民自治盘活闲置场地

晚上7点左右,走进位于月湖街道迎凤社区水仓小区陈家巷1号2楼的“百姓健身房”,记者看到,几位中老年人正在打乒乓球,一旁的青年人撸铁举器材,运动气息扑面而来。去年落地的迎凤社区百姓健身房经过半年试运行,现已成为辖区居民常去的运动场所。

在健身房的墙面上,志愿者值班表、正式运行通知、自助共享箱、健身登记表、互助基金登记表以及入馆须知等内容一一张贴,清晰明了。室内,台球桌、乒乓球桌、健身器材摆放有序,地面整洁明亮,部分橙色墙体和蓝色地面搭配合适,给人积极向上的动感。

“我们自治站的志愿者每天轮班,负责开关门、安全监督和卫生保洁,居民也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场馆。”小区自治站志愿者杨文龙是参与健身房改造的居民之一,在他眼里,一个堆满杂物、环境脏乱的闲置公共车棚能被合理利用,离不开居民的共建共治理念。

这个300平方米的空间里,小到配色选择、画报张贴,大到铁栅栏安装、设备摆放,全部由热心居民参与。“这个2米高6米长的铁栅栏是我们一位有工程经验的居民,一个人一点一点焊接的。在海报选择上大家也自发组建考察队,跑了多家大大小小健身房才敲定方案。”迎凤社区党委书记蒋玲爱介绍,去年,社区成功申请到了区文广旅体局10万余元健身器材捐助和月湖街道基建经费补助,配足了基本健身设备。考虑到健身房未来运营,居民在建成之初还自发众筹了4000余元维护资金。正式运营后,百姓健身房只向居民收取每年100元场地管理费,临时想要使用的居民也只要向自助共享箱投进1元钱即可使用,所有资金公开透明。

5c2a2e1e-bd28-441b-bfaa-471b27b793d3size_w_5904_h_3880.jpg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响应“全民健身”号召,营造共建共治理念,破解居民“等靠要”思想,迎凤社区党委激活内外资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鼓励辖区的党员以及党建共建单位进行爱心捐助,并不定期发动居民、周边商铺主动捐款或捐物,同时孵化自我造血项目,推出“365邻里共富金”,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自治“舞台”,吸取不少“金点子”,百姓健身房的顺利运营就是典型例子。

“共富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蒋玲爱表示,居民用自己的钱或物做自己的事,共同参与社区自治,达到集群众智和群众力办群众事的效果。

打造低成本可复制的全民健康场景

作为新时代的共享健身空间,百姓健身房是未来趋势;作为群众需要的日常健身场地,百姓健身房是接地气的。“百姓健身房正体现了我们打造独具‘烟火气息’未来社区的理念。”段塘街道雄镇社区主任蒋辉介绍,“未来社区是现代的、未来的,更是接地气的。”

5e472cfd-4797-4f2b-8f0a-a1181958e2f7size_w_5916_h_4000.jpg

曾经的雄镇社区资源稀少,基础设施老化陈旧、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是居民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2022年年底,雄镇社区成为海曙首批成功验收的省级未来社区。同年,该社区以未来社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未来社区九大场景之一的健康场景,建成了集百姓健身房、舞蹈排练厅、24小时城市书房等功能场所为一体的文体中心,辖区群众的文娱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本社区的老年居民做着拉伸、其他社区正处暑期的学生跑着步、周边的上班族骑着单车……记者来到位于雄镇社区文体中心二楼的百姓健身房时,见到了这样一幅热闹景象。这家百姓健身房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纷纷前来“打卡”。

“健康生活应该是低成本的。”蒋辉说,除了健身房免费使用之外,社区通过党建联建聚拢优质资源,邀请专业教练两周一次免费指导,赢得居民点赞。

8dee4dd8-6931-4079-9cf4-cd71d71e3c24size_w_5760_h_4000.jpg

如今,这个100平方米左右的百姓健身房已经成为了周边群众运动健身选择场地时的“香饽饽”。但一个免费的健身房,谁来管理?谁来维护?

“我们招募了社区10名健身爱好者,组建成一支健身服务团队,专门来管理百姓健身房。”蒋辉告诉记者,每位队员参与轮流值班,主要负责指导居民正确使用健身器械,维护健身房正常秩序,而各类健身器械则由厂商定期开展维护。

70岁的雄镇社区居民胡宗贤是天天来健身房活动筋骨的常客:“多亏家门口就有这么个免费运动场所,身体、心情一天比一天好。”

“五社联动”为便民服务注入新活力

安全员、游泳教练、十多名学生,安全网、游泳圈、游泳教学设备……在集士港镇春华社区“春光里”印象花都丽苑小区服务综合体负一楼的游泳池边,人员和物资配备齐全,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来学游泳,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冲刺中考体育来加急集训的。

9c8f732f-a8a3-4c91-a5d0-394c4d82806asize_w_4743_h_3162.jpg

(张昊桦/摄)

“游泳池需要专人专岗,我们引进了宁波海曙勇东乐汇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游泳专业老师,由他们负责游泳教学、场所管理。”印象花都丽苑小区自治站理事长应秋国介绍,“春光里”服务综合体的游泳池于2017年正式对居民开放,是春华社区百姓健身房项目的点位之一。从开放之初,小区便与周边资源开展联建,专人专业辅导大大提高了居民健身的积极性,也为守护健身安全上牢一把锁,为居民夏日清凉提供便利。应秋国表示,小区自治站每年向联建单位收取5000元到10000元,收取的费用则投入到百姓健身房后期维修与更新。

除了人人欢迎的游泳池,春华社区百姓健身房还有专业的健身场地、台球室、乒乓球室和羽毛球室,跑步机、动感单车、综合力量设备、哑铃等一应俱全,占地800余平方米。2017年小区交付时,健身房里只有2张跑步机和3张台球桌,随着居民需求越来越大,设备更新换代,小区自治站向居民发出共同参与建设的号召,鼓励有资源的居民及时与社区沟通。紧接着,周边健身房低价出售二手跑步机、居民赞助乒乓球桌、健身教练主动开展健身志愿教学等一系列社会资源为社区便民服务注入新活力。

20cdee56-e10a-445b-a615-295c46f147bbsize_w_6559_h_4373.jpg

(张昊桦/摄)

现在,春华社区百姓健身房是“春光里”服务综合体最有人气的地方之一,丰富多样的设施设备让居民们不禁感叹此地的专业性:“以前只是来这里活动活动,现在社区还会找专业机构和志愿者来给我们指导,是大家想要的健身场所!”

一直以来,“五社联动”都在“春光里”服务综合体建设中大放异彩。在充分听取广大居民意见和建议后,春华社区串联起辖区内不同领域党组织,搭建起党建联建平台,积极吸纳辖区企业、社会组织、机构等47家社会资源入驻,对综合体空间利用、墙面布置、设备更新、后期运营等提供实物和资金的帮助,为居民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未来,社区还将在集士港镇的指导下,继续发挥“五社联动”工作成效,探索社会资源融入社区治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