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资料图。
2023年6月30日,是第七个国际小行星日。
你知道吗?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十二颗以宁波人命名的小行星。其中,有六颗星光熠熠“甬籍科技星”,除了“贺贤土星”外,其他均为甬籍医学科学家。
今天,让我们一起盘点以甬籍知名医学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
谈家桢星
1999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542的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贝时璋星
2003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沈祖尧星
2010年12月19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杨光宇于2001年9月25日在美国Desert Eagle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88879的小行星命名为“沈祖尧星”。
吴祖泽星
2015年11月30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在京举行“吴祖泽星”命名仪式。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在2007年10月9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207809的小行星命名为“吴祖泽星”。
屠呦呦星
2016年1月4日,五位著名科学家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于1998年1月18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1230的小行星命名为“屠呦呦星”。
“宁波市小小科学家精神宣讲员”在宣讲甬籍医学科学家小行星背后的故事。
新闻多一点
联合国以“每年在国际层面纪念1908年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大撞击事件,并提高公众对小行星撞击风险的认识”为主旨,确定每年的6月30日为宣传小行星纪念日。
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远小于行星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
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