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6997958/2023-57021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区经信局 发文日期: 2023-06-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28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06-26 17:35 来源:区经信局 浏览次数:

洞桥镇联委:

您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和关心。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区海曙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工改中心、区招商中心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结合您提出的全域产业治理、强化招商引资、培育优质企业等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产业治理,加速工业空间焕新。一是加强项目推动,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制定出台《2023年海曙区“比项目 拼速度 加速空间大焕新”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加快重点区块破题、推动全域拔钉清零、实施低效用地改造、提速重大项目建设四项重点目标,谋划建设智能制造等四大千亩级产业园区,按照计划开工、厂房续建、投资额1000万以上、腾笼换鸟等分类确定项目清单,强化项目跟踪协调。二是加强履约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实行“标准地+承诺制”土地供应,所有新增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要求供应,围绕产业发展贡献程度、预期综合效益等方面落实项目,确保新增工业用地重点保障优质企业和项目。开展工业用地调查工作,完成全部3937宗工业用地调查,对土地面积、企业产出等各要素数据进行汇集和梳理,整合全域工业土地、企业信息资源,建立地企档案库,对工业用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跟踪研判,为工业用地利用盘活管理决策及动态调整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加强空间治理,持续破解低效难题。以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工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制定《海曙区关于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实施意见》等“1+N”政策体系,灵活运用“带方案出让+配建村级资产”等多种运作模式,全面带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结合“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对亩均效益低于2万元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建立高耗低效企业清单,实行“删选、核定、整治、销号”闭环管理,2022年度完成67家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洞桥镇上水碶区块通过对10余家“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将改造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园,预计全部投用后可新增工业总产值18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二)强化招引服务,加速招强补链能级提升。一是严格项目准入,提高招引效益。贯彻落实《海曙区产业项目用地管理办法》,对具有用地诉求的项目开展产业导向、投资方实力、投资产出、区域带动等七大方面评估,将项目建设投入、产出效益、节能环保等要素纳入全流程监管,切实保障工业用地利用效益提升。二是丰富推介模式,破解要素制约。建立全区楼宇厂房资源信息库,定期更新、动态掌握可用载体情况并做好招商推介,提高空置载体去化率。同时探索运用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模式,对于部分发展潜力大但暂时无法满足用地需求的企业,推介前期先租用区属国企代建厂房,待满足达产要求后办理转让手续。在缓解企业对土地资源迫切需求的同时,更有利于区内对项目投产实际情况的把控。三是聚焦招大引强,提升产业能级。围绕“125”等区重点产业集群主攻的行业领域推进“强链补链”招商,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地区驻点招商小分队,紧密联系异地协会、商会及中介、银行机构,发挥工研院、翠柏里、阿里中心等区内重大科创平台优势,全面铺开招商网络,建立充实招商线索及在谈项目储备库,以优质项目引领带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强化企业培育,加速产业结构提质转型。一是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出台《海曙区制造业“双三十”头部企业梯队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对标省“雄鹰行动”、市“大优强”培育企业标准,通过财政资金保障、空间要素保障、金融信贷保障等7条扶持政策,支持制造业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遴选出55家企业作为“双三十”培育对象。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立“龙头引领、骨干支撑、小微成长”的企业培育机制,年度完成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150家,完成“小升规”企业80家。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出台“翠柏里创新街区”12条新政,打造数字经济制造业园区和数字经济服务业园区。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探索出以supOS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1+1+N+X”服装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模式,备案智能制造项目28个,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控率近84%,工业设备联网率达75%,上云企业数超过1.4万家。三是推动产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推进星级绿色工厂分层动态培育机制,加大绿色工厂覆盖面,目前全区成功创建91家星级绿色工厂,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5家。整合培育扶持政策体系,制定完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不同梯队的统筹培育政策,强化从排摸、培育、申报全流程培育机制,2022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市级单项冠军13家,市级专精特新3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6家。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进一步推动园区升级改造。围绕保障优势项目的平稳落地,探索以区属国有企业为主体收购低效工业用地等模式,鼓励利用存量厂房建设小微企业园,积极推进以兼并重组、土地入库等形式盘活低效用地,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充分释放全区每一寸土地的空间价值。

(二)进一步推动项目招大引强。围绕全区整体规划,做好项目落地的全周期闭环服务,统筹开展项目招引工作,重点关注“卡脖子”、“高精尖”、“小而美”等类型的优质项目,研究绘制“产业树”“产业地图”等招商图谱,同时结合宁波西枢纽、三市里、丁家湾、姚江南岸等重大区块开发建设契机,招引一批产业链附加值高、区域贡献大、带动效应强的优质企业,进一步推动招商补链提质增效。

(三)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数字化改革的和新一轮腾笼换鸟行动计划实施为契机,强化中心城区发展绿色都市经济的定位,聚焦多层次、精准化、针对性的企业培育体系建设,以政策支撑、服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为抓手,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关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建议。


宁波市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26日       

(联系人:高  博,联系电话:0574—5588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