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6997958/2023-57022 组配分类: 提案议案
发布机构: 区经信局 发文日期: 2023-06-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6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06-26 17:38 来源:区经信局 浏览次数:

田东代表:

您在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建议协办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培育樱花、桂花及“浙贝母”等特色农产品(中草药)种植,并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到海曙区“125”现代制造业体系中。同时,我区不断推进医养健康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围绕您的建议,我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和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

一、以特色街区建设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升

近年来,我区以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丰富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升。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并实施《宁波市海曙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以城隍庙-药行街区域为核心的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成功擦亮大健康产业名片。二是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建立“中医治未病”联盟,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指导服务,加快云医院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中医医疗、中药药事、中医护理等发展模式。三是营造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依托甬安里“曙色杏林”名医大讲堂项目,连续举办24期中医药专家授课及义诊。开展海曙区首届中医药文化节、浙江省首届“互联网+中医文化传播”主题活动宁波屠呦呦旧居分会场等各类中医药活动。积极邀请各方有识之士为街区建设献计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一行受邀考察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上海国医馆、

二、以特色产品研发制造促进产业发展

围绕特色农产品(中草药)种植加工,中医药衍生产品研发制造,全面提升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一是充分利用樱花、桂花产业优势。利用花卉资源开展全产业链开发,与旷世、荃盛等企业开发香薰、糕点等延伸产品,有效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后期将持续攻关、开发、推广延伸产品,并出台相关专项政策,延链补链,初级花卉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做精做优“浙贝母”产业链。出台了《关于扶持浙贝母产业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促进浙贝母产业振兴和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为了加强浙贝母产业“政企产学研用”衔接,与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签订“浙贝母传承创新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目前,海曙区浙贝母综合体选址基本确定并计划在今年启动建设,已建立可追溯的浙贝母良种基地230余亩,浙贝母农业主体引进大学生2人,全年下拨浙贝母产业各类补助资金170余万元,农业主体在浙贝母规模化种植、良种繁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产业振兴前景逐步展现。结合“南塘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樟村浙贝”金字招牌,以匠心品质提升浙贝母附加值,助力贝农增收,全面推进共同富裕。三是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立华制药、三生健康、中药饮片等企业。支持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依托省、市产业链重点合作平台开展合作,积极推广“海曙制造”生物医药产品.

三、以平台建设提升发展能级

随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区健康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为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引导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将从平台建设等方面抓好落实。一是促进特色产业平台发展。发挥我区在中医药、保健食品、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优势产业基础,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实力,围绕特色产品研发制造建设国内领先的产业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形成特色优势。二是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完善制造、科技、投融资、人才、市场等方面的配套,借助省、市搭建的产业平台,不断拓宽海曙企业市场渠道,激发企业创新动能,通过“补链”“强链”引进一批新项目。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借助“芳香经济”等行业品牌,打造产业特色,不断焕新产业动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向外推介海曙健康品牌,丰富海曙制造内涵品质,为实现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宁波市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25日        

(联系人:李宸,联系电话:0574-5588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