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6997958/2023-57014 | 组配分类: | 提案议案 |
发布机构: | 区经信局 | 发文日期: | 2023-06-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李启雷代表:
您在区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新完善企业服务模式 推动海曙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这份建议立意高、针对性强、契合全区数字经济工作重点,并提出了我区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需要关注并思考的问题。在该建议确定为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专门成立建议承办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文质担任组长,作为承办责任人,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制定了办理计划,明确了分管副局长和责任科室,并向领办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汇报工作进展。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区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完善企业服务模式。今年以来,根据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工作部署,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从推动产业发展,加速人才引培,加强企业培育等方面发力,力争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
一方面,在政策、平台和氛围上发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横向(平台化)与纵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重点打造国内首个具备“热带雨林式”生态的创新街区—江南翠柏里创新街区,并出台《海曙区翠柏里创新街区扶持政策(试行)》,从多个维度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提供区域内最优政策。同时出台新版《海曙区数字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特别设置“新技术产业扶持补助”、“数字化转型提升补助和奖励”、“软件企业上台阶及资质奖励”等专项政策,先后引进了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顶尖研究型平台,引进和孵化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企业。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信部“5G全连接工厂”现场会等重要产业活动,吸引了一批行业内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对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分级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与绿色协调发展。开展细分行业改造,完成对服装、汽车汽配、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百余家企业数字化诊断,坚持“绿色+产业”双碳循环发展原则,持续推进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立星级绿色工厂分层次动态培育机制,加大绿色工厂覆盖面,全区成功创建91家星级绿色工厂,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5家。鼓励制造业头部企业先行先试,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累计建成国家级“数字领航”试点示范项目1个,省级“未来工厂”1家、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9家、“5G+工业互联网”项目4个。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布《海曙区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细则》,鼓励嘉纳等5家企业参与首批试点,入选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
(二)形成人才战略,重视人才引培
扎实推进人才“栽树工程”,借力“海外人才孵化器”等引育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启动了“工程师友好区”建设,出台工程师人才“十五条”专项举措,打造“江南翠柏里”创新街区,举办科创训练营等集训活动,实现了工程师群体创业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五链融合”。一是提供人才专项政策保障。通过翠柏里专项政策推动综合性人才港建设,对入选“百创汇海”人才集聚工程,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对全职引进培养符合市级及以上人才工程的创新类高层次人才,按照人才年薪的10%,每年给予最高20万元创新贡献奖励;筹集不少于1000套人才公寓等可租赁房源,专门配建一批人才安居专用房、共有产权住房,满足高层次人才安居需求。二是启动工程师培养新模式。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发布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行动指南,正式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开启“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的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教科产”融合,目前已面向宁波市内外企业、高校人才开展了近20场赋能培训,涉及工程师学员1100余人次。另一方面打造对接长三角人才前沿窗口。充分利用长三角区位独特、产业高端、人才信息资源集聚等优势,打破地域界限深入长三角腹地,在海曙建立离岸孵化器,充分发挥海曙作为宁波空铁枢纽的“桥头堡”优势,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重点高校、龙头企业、人力服务机构合作,有效承接溢出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团队项目,推动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团队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持续优化。
(三)实施专精特新,实现培育壮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制造业特定领域中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处于产业链中的关键位置,发挥着“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培育工作紧紧围绕提升“小巨人”培育目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拓展企业上市融资渠道等工作,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专项服务活动,在区创新工作暨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大会,古林、高桥等乡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进行了专项宣讲,通过机制保障、政策引领、服务升级等多项举措,全力构小微企业培育平台,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各类平台孵化,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6家。同时大力推动融资服务保障,建立拟上市企业跟投制度,由区国投集团下属子公司以股权直投的形式,对我区重点科技制造业拟上市企业和利润一定规模以上的上市潜力企业进行投资。设立区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形式,投向海曙区内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区凤凰行动政策中明确了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以及对入选市级拟上市企业培育库的企业股权融资进行一定的政策补助奖励,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积极性。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将按照省、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行动方案,结合区情实际,突出发展重点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和人才回归都市的发展路径,持续完善企业服务模式,推动数字经济行业企业产业转型、人才集聚和梯次提升。
(一)实施数字实体两化融合行动,推动产业转型
以数字技术驱动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形态重组、商业模式重塑为导向,实现数字技术推动行业企业全面转型。以“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为引领,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一方面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加快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企业智造升级路径。鼓励规上企业开展系统集成、数据互通、人机交互、柔性制造以及信息分析优化,深化数字技术在设计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应用。引导头部企业应用5G、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设集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等于一体的“未来工厂”。另一方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持续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智化改造省级试点,形成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总包商入企帮改为核心的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改造模式,采取线下企业端改造与线上云化服务、精益化管理咨询和数智化技术诊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推动其他行业中小微企业“仿样学样”轻量化数智改造迭代升级。
(二)实施数字创新能力强化行动,推动人才集聚
持续推进工程师友好区建设,继续实施“百创汇海”人才招引行动,制定实施具有竞争力的政策举措,优化遴选评价标准,面向全球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项目。一是聚焦特色产业吸引人才。聚焦6大主导产业,坚持高端引领、以用为本,引进长三角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不断造链、强链、补链。依托工程师服务中心,建成一站式线下服务指挥中心,充分利用区内人才之家、人才驿站、人才创业园、众创空间等阵地,打造7个开放式线下服务站点,形成“一中心七站点”线下服务矩阵,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循环。二是培养应用型三强复合人才。实施人才“成长巴士”专项行动,加强与省内高校、区内平台企业合作,联合设立“海曙工程师奖学金”,通过导师帮带、培训研学、联合攻关等形式,超前培养复合型人才、未来工程师,实施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强、施工管理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三强人才”专项计划,积极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工程实训,加快产学研用创新人才培养,更好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实施数字行业企业引育行动,推动梯次提升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活力,着力培育一流企业,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创新制高点,激发数字经济蓬勃新动能。一是加强一流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力度。优化培育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有力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创新动力。做强领军企业,瞄准行业一流和国际领先水平,依托一流企业培育工程,完善数字经济“大优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支持更多数字经济企业上市发展。壮大科创企业。完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体系,打造高星级小微企业园,引导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孵化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科创能力强、未来爆发潜力巨大的高成长性企业,发展一批数字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加大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引育力度。建立全区数字经济招商合作机制,开展数字经济大招商行动,深化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活动招商,加大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集成电路设计、硅基材料、光电子/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向的招引力度,全力招引落地一批数字经济领域标杆型“大优强”项目和产业链“强补延”项目。三是加强数字经济产业融资服务保障力度。大力鼓励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和运作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海曙区数字经济重点发展产业和领域,促进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以上是我局就李启雷代表提出的《关于创新完善企业服务模式 推动海曙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注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建议。
宁波市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21日
(联系人:蔡 哲,电话:0574-5588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