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68504679/2023-78100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3-12-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海曙区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3-12-13 16:37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区应急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护航亚运”为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大排查大整治、一厂多租等工作,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推进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全区打赢打好亚运安保攻坚硬仗、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向好态势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护航亚运”主线,筑牢安全防堤。围绕平安护航杭州亚(残)运会,年初即部署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动态清零攻坚行动,锚定全年目标。消防、工矿危化、森林防灭火等7个领域也针对性开展本领域专项整治,形成全面攻坚之势。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注重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开展小微工程隐患排查、城镇燃气大排查大整治,严格查处违规作业行为,确保同类型企业安全生产。
(二)聚焦重点领域,夯实基层基础。每月组织召开专委办会商会,研判梳理难点堵点,确保管控措施见痕见效。道路交通领域,首创“警医保”联动机制,通过前置快速交通疏导、中段优化送医策略、末端基金绿色救助三步骤,挽救危重伤员。消防领域,开展医疗机构、工业企业、沿街商铺、厂房改建公寓楼等专项整治,全面推广使用多种消防物联设施,试点推进区域联网火灾报警、应急值守和初起火灾扑救的联动模式。城市运行领域,加快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胶改金”等工作。建设施工领域,加强施工企业市场行为监管,晾晒通报项目经理到岗履职情况,对排名落后的予以信用扣分惩戒。工矿领域,推进电焊机试点一件事,专班化运作和协调,推进电焊机完成芯片安装,超额完成试点任务。
(三)聚焦问题导向,从严风险管控。加强排查整治,组织开展工商注册登记市场主体“大起底”,摸清底数,排查隐患。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无证经营、无证特种作业、违规移动燃气设施、占用封堵安全出口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全力推进“一厂多租”整治,依托试点先期优势,摸清出租企业、承租企业,全部纳入“工业企业在线”系统数据库。瞄准最容易发生重大火灾和群死群伤的六项问题,针对性开展治理,年底前完成验收。
(四)聚焦常治长效,倒逼责任落实。创新管理新机制,出台《海曙区安全生产风险提醒 工作提示 工作督办“三张清单”实施办法》,明确提醒、提示、督办情形。规范督办流程,制定《海曙区安全生产工作督办单办理流程规定》,明确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和镇(乡)街道为落实单位,同等承担上级隐患问题整改责任。强化责任倒查,开展未整改到位隐患责任倒查,严肃追究属地领导和部门相关人员的监管责任。
(五)围绕基础夯实,加强能力提升。关注硬件保障,指导重点镇街完善办公场所、装备保障,集士港、古林、石碶均已配单兵、布控球、无人机等应急装备。跟进软件配置,多次召开碰头会,协商解决第三方服务购买,现已完成招标。注重服务指导,选派人员全日制驻点,针对性开展帮扶。多次组织重点镇街所长、法制员、执法辅助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助推能力快速提升。
(六)聚焦未雨绸缪,强化防范应对。靠前站位、主动作为,打好“杜苏芮”“卡努”“海葵”等防御仗;积极防御短时强降雨等突发恶劣天气,制定《海曙区台风洪涝灾害应急响应期间重点区域人员避险转移标准(试行)》,明确短时强降雨人员转移相关事项。对照省市要求和标准,出台《海曙区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试行)》,加快制定《海曙区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方案(试行)》,进一步健全区防指统一指挥、区级专业部门监测预警、镇(乡)街道一线巡查防守一体化责任运行机制。
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区应急管理局将重点围绕“固本强基”总体思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从“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向“能力导向、问题导向”转变,从基层基础这个安全生产金字塔最底端纾解、从“应急单兵”这个安全生产最薄弱单元着手,聚焦工作机制完善、安全责任落实、应急能力提升等方面,把夯实基层组织作为强基之石,把做好基础工作作为强基之要,把提升基本素养作为强基之根,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主要是“两个体系三项能力”:
一是重塑工作机制,夯实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推动专委办实体化运作,在现有“1+X”工作体系上,创新专委办实体化运作新模式,每个专委办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同步确定一名“专干”人员,全面承担专委办条线业务。各专委办成员单位,落实一名兼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工作联系,减少因多头沟通造成断链脱轨。打好责任归属补丁,对新兴行业领域、职能交叉难点进行再排查再合议,进一步厘清责任边界。以安全生产专项巡查问题整改为契机,建立责任清单,推动形成闭环管理,防止责任踩空。强化晾晒考核,常态化晾晒通报工作实绩,挂钩考核分数和年终评优评先,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推进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参照《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落实推进企业、部门和党委政府三个层面重点任务,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推进隐患排查,把整治措施落实到最小单元,以机制完善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
二是补齐行业短板,落实主体责任体系。持续推进“一厂多租”专项整治,借鉴先进经验,分批次组织整改,委托第三方机构验收达标,做到合格一家验收一家,并落实常态化管理举措,真正解决安全生产痼疾。继续巩固电焊机一件事工作成效,对已安装的电焊机芯片物联网进行再调试,确保运行顺畅。对未安装芯片的电焊机进行再排查,实现应装尽装。同时,持续加大无证作业打击力度,压缩无证作业生存环境。规范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管理,依照《海曙区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常治长效抓好社会化服务监管。严格检查核实服务记录,形成常态督促;及时跟踪评价按约履责情况,对不积极履行从业告知义务的服务机构实施警示约谈;对违法违规的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立案查处,予以信用监管警示。推动行业领域分类监管。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鼓励成立符合辖区工业企业经营类型的各类安全生产行业协会,吸纳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机制完善的优质企业作为核心成员。发挥协会自治自律作用,推行帮扶激励举措,以先进典型引领带动,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发挥数字化管理应用效能,从强调监管端开发集成向应用端普及使用转变,立足企业、员工等终端应用人员角色,设置可复制、可选择、可索引的简单选项,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自主输入,真正体现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营造全员安全氛围,开设“安全生产微课堂”,邀请优秀师资力量,开展流动授课和宣讲,打通职工日常教育渠道。
三是注重规范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优化应急预案编制,实行预案会审制度,确立凡预案编制必须会商认证的工作规则,确保应急预案具备针对性、实操性。常态化开展应急预案“双盲演练”,不提前告知演练时间,不事先确定演练地点,以实战化突击方式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人员随机应对能力。注重做好救援复盘,每次救援行动后都要开展复盘总结,查摆短板不足,及时“补课”整改。提高事故调查质量,出台《海曙区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事故报告、分级调查、行业分类、调查流程等内容,提高事故调查处理效率,确保内容严谨、结论科学。
四是强化成果应用,提升防灾救灾能力。健全统筹协调体系,重新修订完善自然灾害救助、防汛防台抗旱和地震等三大应急预案,推动雨雪冰冻快速应对处置机制建设。推进区级“1833”联合指挥机制,以落实海曙区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工作方案为抓手,进一步细化并明确防汛防台各应急组职责分工,不断完善局地强降水与高等级暴雨预警叫应运行体系。持续巩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成果,继续加大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力度,分片区探索创建避灾安置中心区级示范样板场所,探索防震减灾户外避难场所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章水镇中心小学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打好基础。
五是突出素质培育,提升应急队伍能力。抓紧抓实分级培训,组织局本级、基层应急所、各类执法辅助人员参加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秉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培训思路,开设现场教学、专题授课、研讨交流等环节,确保“精准充电”。采取教考结合方式,适时组织参训人员书面考试或实地检验,实现以考促教。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完善干部综合评价体系,采取月度考评和年终评优相结合方式,实现目标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激发应急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探索执法办案专职化,进一步优化“局队合一”职能体系,推行“执法检查全员化”“执法办案专职化”双管齐下工作机制,月度量化全员执法检查数和办案线索移交量,季度晾晒专职办案人员完成指标,实现执法办案质与量的突破。关心干部个人成长,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注重发现培养干部潜力,为干部成长提供适宜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不断增强应急干部归属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