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3MB0X60089L/2023-75732 组配分类: 提案议案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11-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第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233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11-24 15:04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王国军代表:

您好,《关于重视洪涝灾害对农业造成损失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在提案中全面分析了洪涝灾害对农业造成损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经我局与区气象局、区水利局、区应急管理局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不断提升思想重视程度

我局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畅通灾情信息和救灾需求了解渠道,完善工作方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做好每次洪涝灾害的应对防范和灾后恢复工作,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建设农田排水体系

一是加大投资,优化设施。我局计划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108万元,修建进排水渠道2公里,并按照项目各节点要求,倒排工期,优化施工组织,加快建设进度,项目完工后预计可灌溉农田约6000亩。二是加强管理,排查隐患。落实田长制,在汛前加大田间巡查力度,做好移动水泵等基础设施“网格化”排查检修,确保关键时刻顶得住、排得快,同时组织农技专家踏田察看,指导田间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统筹协调,落实责任。领导干部靠前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摸清、摸透农田积水情况,技术人员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做细、做实排涝工作,对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居,统筹协调机械和人员,用移动水泵进行田间强排,疏通排水通道。

三、优化健全灾害预警系统

主要通过气象预警、水利预警、应急救援三方面搭建预测准、响应快、处置优的综合性灾害预警系统。

在气象预警方面,一是建立“梯次化”预报预警工作机制。针对台风、暴雨以及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严格执行“早会商、早研判、早提醒”理念,建立“影响提示、警戒提醒、精细预警、分级叫应、实况通报”的“梯次化”预报预警服务流程,在气象预报预警的预见性、精准度和提前量等方面重点发力。二是强化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叫应”联动机制。建立《海曙区气象预警叫应工作实施细则》,制定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流程和标准,同时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应用,建立高级别预警信号面向各级党、政负责人的直通式报告和自动叫应机制。强化极端灾害性天气联防联动及“吹哨叫应”制度,形成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三是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深化气象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持续对政府部门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四员”队伍、网格员等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重点覆盖人群信息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年内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和区社会治理中心召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培训会议,三级防汛责任人、信息员、网格员2200人参加。

在水利预警方面,一是加强全域感知,一网统管。紧密依托各部门涉水监测站点的建设和布局,依托“防台减灾智治”平台,提升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立感知设备“建、管、用”分离机制,对辖区8个防台核心部门上千个智能感知终端信息数据进行一网整合,推动信息采集数据标准化,提高现场可视化率。二是加强预报预警,技术攻关。搭建关于平原洪涝淹没、城市内涝预报、山洪灾害预报、地质灾害在内的多类预报模式,开展水利技术专题研究,对比多种城市雨洪模型、水文水动力风险模型,形成多套模型、多种场景的技术方案,选择最优结果来进行洪水研判,得出科学调度、抢险方案,为可能出现的险情灾情提供技术支撑。

在应急预案方面,一是制定工作指引,确保责任落实。我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在总结防御“烟花”“梅花”等台风的成功经验和问题教训基础上,修订完善《海曙区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并按照省、市防指要求制定《海曙区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试行)》,靠前督促提醒各级防汛责任人到岗履职,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做好重点领域预警巡查等工作,也包括对农田设施的提前预警告知。二是优化组织架构,完善处置流程。建立健全应急响应联动工作在线闭环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组织指挥体系架构,提升决策调度作战能力,优化跨部门工作流程,实现指令快捷送达,显著提高响应效率。按照“大脑+平台”理念,建立以事件场景为驱动涵盖应急响应指挥联动全过程的应急预案平台架构。为可能发生的农业灾害建立结构化预案要素库,实现处置流程各环节及各环节内容要素节点的灵活配置和科学分工。

四、持续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近年来,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创新需求保障、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一是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我区农险自2007年试点开办以来,覆盖种植、养殖、林业、农业设施和涉农保险等九十多个险种,水稻、小麦、生猪的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21年开始全面推行早、晚稻种植保险附加完全成本+收益保险,最高保额达到1500元/亩;并重点推广能繁母猪、生猪(种公猪)成本补充保险,以及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根据《宁波市农业保险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甬财农〔2023〕299号)文件精神,我区将虾稻共作红螯螯虾养殖保险、浙贝母种植气象指数保险、蔺草种植保险等全都纳入到区级特色险种目录,区级财政补贴除农户自缴以外的保费,并积极探索农业雇主责任险和浙贝母种植价格指数保险,为帮助受灾农户尽早恢复农业生产,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落实农业灾后理赔。保险公司在农险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服务好我区农户为己任,做好农业保险的承保和理赔工作。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且农业最易受自然风险影响,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无论是在2021年的“烟花”台风和2022年的“梅花”台风大灾理赔中,农业农村部门会同保险公司和各乡镇农办、村干部积极有效做好查勘工作,主动、迅速、科学、合理的确定大灾理赔方案,使得大灾理赔工作有序推进,多年来全区没有因农险理赔发生的集体性信访事件。

五、宣传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责任落实。定期对政府部门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四员”队伍、网格员等开展科普工作培训,动态更新重点科普区域和重点科普人群,实行“清单化”管理。二是加强宣传力度,拓宽普及范围。区应急管理局正在推进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牵头会同区级相关部门合力开展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并结合“4.15”防汛防台日、“5.12”防灾减灾日、“7.15”主汛日等防汛减灾主题宣传日(周)活动,加大对社会公众防范自然灾害知识普及力度,进一步增强避灾自救互救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明确将农田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项目建设内容,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农田排水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同时,坚持细排查、重落实、强宣传入手,常态化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示范带动科学防灾减灾,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此外,区气象局、区水利局亦将进一步提升预警预报能力水平,提供辖区格点化、精细化的降水预报产品,仿真模拟风棚碶、溪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聚焦及早预警、精准叫应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相关工作,保障洪水风险早预判、早知晓、早准备,从而减少我区农业经济等各方面损失。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工作的关心,恳请您继续关注该项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宁波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11月24日

(联系人:裘佳楠,电话:8929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