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699663X/2023-73843 | 组配分类: | 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 | 区人社局 | 发文日期: | 2023-10-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夏焕文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给予各类大赛获奖团队人才政策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工业互联网是我区聚焦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我区作为宁波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的核心区,承载了宁波工业互联网产业培育、创新策源、应用汇聚的使命。近年来,我区围绕政策配套、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场景应用等方面,持续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生态建设。
一是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核心区。率先编制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智慧化、政府数字化”为重点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制定出台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1+N”产业政策体系,公布全市首个区级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三年累计兑现产业扶持资金近10亿元。
二是助推企业“智能化”转型。立足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四大核心平台,以“高、精、尖”数字化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探索“政府+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工业企业”的新型合作模式。
三是加大参赛项目引育力度。近年来,我区积极组织招商推介,成功举办多场人才赛事与引才活动。区人力社保局举办两届高层次人才海外创业大赛,均有人才项目落地;区招商中心牵头举办2022海曙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60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总投资超550亿元;以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系列赛事等行业聚会创业大赛活动为契机,实现高质量精准招商,洽谈项目百余个,项目涉及物联网、无人机、3D视觉科技等领域的生产研发,其中相数科技、星伦安全、中和同创等8个优质项目在2022年年底前实现落地转化。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政策,提升区域优势。深化落实“百创汇海”政策,对入选的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给予支持帮扶,包括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资助,以及最高1600万元的上市补助、最高50万元的信贷贴息、每年最高50万元的场租、最高300万元的安家补助以及购房补贴、人才就医、子女就学,人才公寓等方面的优惠保障。除此之外,对创业人群提供社保补贴、带动就业岗位补贴等普惠式政策,激发高层次人才在海曙创业创新活力。
二、完善配套,建设产业集群。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围绕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打造“125”现代制造业集群,充分释放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李泽湘教授团队的“两院一园”、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引领效应,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新材料、时尚产业三大科创高地,工业综合实力争取跻身全国百强区前50。同时集聚浙江蓝卓、国利网安、宁波阿里中心等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深化科创氛围,打造“翠柏里”创新街区,同步配套出台街区政策,加强平台招商引资,争取更多优质工业互联网企业入驻。完善综合配套服务,推出一系列人才、商贸业、金融业、工业等产业政策,通过制定实施具有竞争力的政策举措积极引育各类创新技术人才。
三、优商引才,助推项目落地。区人才部门、招商部门将紧密结合赛事活动更加密切与赛事组织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盯紧高能级平台抓项目,在大赛组织、举办过程中作为项目落地对接的主力,由区委人才办牵头,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招商中心共同发力,依托人才全链条政策和服务体系,落实硕博士引进政策,增强人才集聚力,吸引一批科创人才类项目落地。利用好工信部、中新社、阿里等智库丰富的企业资源优势,把海曙推介好、把企业引进来、把项目留下来。继续跟踪推进有落地意向的赛事优质项目,协同区经信局等区内产业部门以及工研院等一中心四平台对接中世科技、矿安科技、苏芯物联等多家产业链相关领域企业。
四、身份加持,提升项目归“曙”感。针对您提出的“对于获得大赛名次的团队或项目直接入选区级人才项目”的建议,当前《“百创汇海”人才集聚工程实施细则》第七条已有明确:由区委人才办或上级人才办认定的海内外人才科创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人才或团队,同时符合当年度公告要求,已全职来海曙工作3个月以上的,可提出直接认定申请。从而切实提升优秀大赛项目的落地归“曙”感。同时入选项目可获得百创汇海100万元项目资助,并享受相应的创业场租补贴,补贴面积每年不超过1000平方米,补助金额每年不超过50万元,补贴年限不超过3年,补贴面积按实核定。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恳请您继续关注该项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