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记者从海曙区江厦街道了解到,在历经两个半月的多方联系后,工作人员终于与三位在大革命时期担任中共宁波地委第二、三、四任书记的杨眉山、赵济猛、王家谟烈士的后人取得了联系。
江厦街道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所在地。为进一步发挥纪念馆作为“浙江省红色根脉打卡地”的独特优势,今年3月,在海曙区委组织部的牵头下,街道启动了“烈士后人寻访”项目,寻访馆内陈列的三位烈士后人。由于三位烈士中有两位烈士的原籍不在宁波市,导致找寻的过程比较周折。“要感谢一群人的接力,才得以与三位烈士的后人取得联系。”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起初,工作人员从大革命纪念馆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联的部门入手挖掘线索,联系到区文保所。不巧的是,由于三位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当时他们的孩子处于孩童期,牺牲后便与宁波方面断了直接联系,线索一度中断。但项目组没有放弃,工作人员先后联系了该区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局、文保所等多个部门和单位,还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信息、资料和相关报道近20个线索素材,并找到收藏了相关历史资料的广告文化公司。在反复整理挖掘素材线索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海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天一阁博物馆等单位的牵线帮助下,项目组顺利找到了三位烈士的直系后代,并通过电话取得了联系。
“再过一个月,就是杨眉山烈士牺牲95周年纪念日。”“是的,杨眉山就是我的外公。”当工作人员与烈士杨眉山在杭州的外孙周继山取得联系时,他的回答十分坚定。谈起外公,周继山表示父母为人很低调,也一直教育后代正直做人、踏实做事。“所以我们平时也很少和人说外公的事。外婆在世时,会跟我们说一些外公的事,我们也通过各种资料,了解了外公的事迹。”周继山说,外公一直是他的崇拜对象,后来宁波建了纪念外公的明州双英亭,每次去宁波出差,他都会去看一看。
据了解,江厦街道还与在象山的王家谟烈士后人、在金华的赵济猛烈士后人取得了联系。三位烈士的后人都十分感谢这一项目,表示关于祖辈的故事还有很多,愿意通过分享将烈士的精神传扬。
接下来,江厦街道将组织人员前往烈士后人所在地,通过后人讲述、现场采访、拍摄录制,形成《星火世传》等红色故事集,在大革命纪念馆展出,让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事迹走进纪念馆、走向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