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030666132058/2022-8199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2-11-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海曙区机关事务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和2023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30 15:17 来源: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浏览次数:

2022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扎实推进机关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其中公车管理平台承担了“全省‘三公’一张网”试点,实现对gps、保险、加油、维修等数字化管控与监督,纳入省级“三公监督”数字化改革试点的公权力监督跑道。区行政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屋顶分布式光伏已并网成功,装机容量共825.3KWP。依托“智慧后勤”平台,打造智慧门禁系统,与智慧访客系统、数字消费系统打通共联,实现人员、车辆管控“一卡通、一码通、一脸通、一掌通”。改革食堂就餐模式,创新推出自助餐、低脂营养餐、下午茶、熟食、净菜等,打造高品质“幸福餐厅”。对照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的要求,推动出台《海曙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细则》,提升办公用房的规范管理水平。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主责主业不放松,管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1.办公用房管理集约高效。妥善安排区咨询委、评审中心、疫情专班、前期办、共富办等新设部门及专班办公用房问题,全年共调配办公室63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启动全区办公用房规范使用检查和房屋调查登记工作,共收取办公用房自查报告92份,对25家单位进行实地抽查,并下发整改通知书22份,全面摸清房产底数。积极配合做好曙光一村等所属房产的征迁安置抽签工作。盘活明晰所属、所使用、所管理的房产,做好部分房产移交,移交面积约1万平方米。严格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截止目前,新增固定资产1025项,共计343.8万元;处置车辆2辆,合计55.3万元;开展零星维修4714项,参与会议调试、维修、收尾工作1150项,共计5864项。

2.公务用车保障优质安全。做好区两会、市党代会等重大会议、紧急任务的用车保障,截止目前,共出车6426次,安全行驶里程26万公里。做好区行政中心干部车辆停放管理工作,共办理停车申请(变更)268余次。完成2022年度公务用车统计年报,进一步完善“一车一档”数字化档案,推动平台监管常态化。制订完善驾驶员新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充分提高驾驶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组织驾驶员岗位培训2次,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提升新进驾驶员综合能力。

3.节能降碳氛围日益浓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印发《2022年海曙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点》,全力抓好我区2022年度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开展中国水周、世界地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等系列活动,印发《节能降碳绿色办公行动指南》等宣传资料近万份。印发《2022年度宁波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并对71家公共机构进行暗访检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通过省能耗统计系统平台按季报送能耗数据,以数字化为抓手监督指导公共机构用能情况。经推荐行政服务中心申报创建“绿色食堂”1家。全区推广公共机构光伏应用,全年并网总容量为3482.9KWP。

4. 应急防控工作抓实抓细。加班加点、通力协作,在抗击海曙“4.30”、北仑“10.13”疫情、“梅花、轩兰诺”台风时,全天候保障区疫情防控和防台防汛指挥中心、专班的会务、用餐、出行。协助做好5大集中片区机关干部核酸检测,严格落实好“守小门”任务,认真做好人员测温和“一扫三查”,近7日扫码量达3.14万次,以全方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食堂、安保、会务、保洁等物业人员按照重点行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实施一天一检,做到“严防严控”。

(二)始终围绕中心优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1.常规工作求到位。建立“日清周结月对账”机制,每月回看分析办事响应率、工作完结率等绩效目标,实现服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物业服务满意度测评制度,适时调整行政中心安保管理体制和后勤服务监管体制。实行“最干净机关大院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绿化养护管理、食堂厨房卫生、办公大楼设施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加强停车管理,共劝阻大院内外乱停乱放车辆430余次、贴牌226次。积极完成节日慰问工作,发放腊八节、春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节日小品”,深受机关干部好评。

2.重点工作求突破。推进办事事项迭代升级,加快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梳理机关干部关心的饭卡办理、物业维修、通行证办理、会议预定等热点问题,实现“线上一网通办”,共有效调配办公用房21次。抢抓工期、加快进度,完成区行政中心道路改造和行政服务中心停车棚改造项目。紧抓进度、注重细节,高质高效完成交通银行会议中心的试运行,有力提升会务保障能力。

3.精品工作求常态。“光盘行动”再加码,加强餐盘回收处的常态化监督管理,并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做到精准备餐,人均就餐剩余降至0.23斤。在提供基础物业服务之外,增加提醒滞留快递、失物招领、整理报刊书籍等“管家式”点滴服务项目,共协助提醒滞留快递280件,电话催告146次。与区农业农村局合力打造营销“南塘河”共富品牌,在大院里推出柔性购买“南塘河”农产品机制,实现干部和农户的双赢。围绕区中心工作推出亮绩赛马展示中心,形成了集展示、休闲、阅读为一体的新形象场所。

(三)树立正确导向激活力,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有力

1.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紧紧围绕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讲活动,全年召开中心组学习会12次,各党小组开展学习活动15次。局领导班子认真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动能。坚持学以致用,疫情期间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120余人次,积极参与“红海行动”,2名中层干部多次作为隔离点行政副点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建立健全“四责协同”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谈心谈话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做到关口前移。从严从实抓好“七张清单”和群众评价监督反馈情况整改工作,实行对账销号、限期整改、一抓到底。

3.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打造机关事务系统“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环境。组织选调事业编制人员1名,选任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局中层科级岗位,调动全局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模范标杆作用,我局严军同志获得省级机关事务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围绕海曙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的目标,聚焦打造“讲政治、业务精、管理强、作风好”的模范部门,进一步推进机关事务管理体系数字化、智慧化、现代化建设。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组织队伍建优建强

1.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完善嵌入式监督管理机制,常态化组织内部自查自纠,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用好业务培训、挂职锻炼、急难险重任务锤炼等方法,提高干部塑造变革能力。加强中层干部培养,实行梯队化建设,促进管理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改进绩效考核制度,注重干部平时表现和工作实绩,形成“凭能力吃饭、靠业绩说话”的鲜明导向,激发机关干部创业干事的热情,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职工队伍。

3.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党员干部轮流学,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深入学,廉政警示教育片直观学,廉政知识竞赛全面学,多元化多角度提升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理论水平。进行岗位廉政风险排查,以各岗位工作职责为切入点,从岗位职责、权力行使等方面进行排查、梳理和分析,把风险排查细化到具体工作中的每个环节。

(二)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探索体制机制重构重塑

1.在数字化改革中谋发展。对标省市数字化改革跑道,以物资管理“一个仓”、三公管理“一张网”、后勤服务“一平台”、物业服务“一标准”为驱动,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双跃升。构建“1244”体系,即打造一个机关事务智慧大脑,从管理和服务保障两个维度建设“4+4”共8大模块,包括办公用房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智慧办公4大管理维度和智慧大院、智慧餐厅、智慧生活,公物云仓4大服务保障模块。依托“智慧后勤”平台,全面实现线上动态管理,增设数字服务监管模块,建立外包服务商信息名库录,实行对物业服务的动态考评监管。继续借助“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平台,提供业务线上办理服务。

2.在标准化运行中求精准。不断做深“标准化+机关事务”文章,计划与高校、研究院联动,制定机关购买后勤服务指导目录和定额标准,为机关物业管理提供新思路。围绕绿化保洁、安全保卫、餐饮服务等后勤服务领域,建立包含“事前、事中、事后”三段的服务监管标准体系,制定“质量评估+满意度评估”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探索服务供应商评分机制,明确外包服务企业退出标准,倒逼企业提高服务质效。

3.在法治化建设中提质效。健全重点业务领域法规制度,完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细则、公房出租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等制度规范,修订局系统制度汇编。强化法治监督,常态化开展公房公车使用情况检查,提高制度执行率。大力开展行政执法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在编人员考取行政执法证,有效提升机关事务干部依法履职能力。

(三)以集中统一为主线,推进管理效能提档升级。

1.加快探索办公用房管理新路径。构筑资产“蓄水池”,搭建“线上+线下”运营相结合的信息平台,构建辐射多个片区的以“主仓+分仓”“综合仓+专业仓”“统一管理+部门自管”为特色的公物仓仓储格局,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和调剂使用,配套打造公物仓信息化管理平台,资产经线上平台申请、调配、流转实现统一集中管理,变“手工账”为动态信息平台。继续做好办公用房新增、借用调配工作,调整市场化租用的办公用房,合理布局集中办公区,可减少租用面积近6000平方米。舒解大院非核心业务功能,将大院内专班等临时性机构统一集中安置,加大核心房产储备量。

2.加快转变公务用车管理新模式。上线公务拼车智能化模式,根据出车时间、事由、目的地等,系统研判匹配度高的用车需求者,完成拼单流程,形成公车出行的内部闭环,减少“一人一车”“一事一车”现象,降低出行成本。加快公车管理专项示范点建设,完善公车监管平台,增加车辆社会化租赁功能模块,构建“规范、高效、节约、透明”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体系。加强全区公车管理监督检查力度,规范申请用车,重点关注定点维修、保险、租赁等制度执行情况。抓好驾驶员培训教育,开展技能比武,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驾驶员凝聚力。

3.加快打造节能降碳标志性新成果。探索打造光伏发电、电能储存、电动汽车充电三大场景于一体,实现“绿色充电,以光养桩”,打通绿电从生产到存储、再到消纳的完整闭环,形成高效、良性的“绿色循环”。继续推进公共机构屋顶光伏二期、三期建设,扩大光伏资源勘察范围,促进成效尽快显现。加大对绿色食堂、能源托管、零碳公共机构创建的工作指导,打造形成一批全市领先的亮点成果。落实能源“双控”要求,将能源资源节约管理目标和服务要求嵌入物业、餐饮、能源费用托管等服务采购需求。加强与国网公司合作,谋划推动空调能源托管项目。持续抓好节约型机关、节水型单位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创建,一如既往走在全市前列。

(四)以满意度提升为目标,打造机关服务品质标杆

1.在强化重点项目攻坚上持续发力。要树牢目标意识,聚焦重大项目,掀起攻坚热潮。开辟“线上+线下”帮扶渠道,打造机关食材采购助农共富平台,实现多跨协同,构建全区机关食堂食材采购新模式。推进“自动售菜机”进机关,销售收购的助农产品,打通从“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实施五大集中办公区环境提质工程,全面完成老大院的整合,一体化解决停车、绿化、排污等问题。

2.在提升食堂幸福指数上持续发力。持续推进“食堂幸福感”工程,引进特色新品,推动海曙特色传统小吃市场化,利用海报、视频等宣传好海曙特色菜肴。探索建立“采购+配送”新模式,由传统的“供应商配送”变为“一线直采”。设立健康宣传栏,开展健康饮食普及,推动干部树立健康饮食理念。设立“阳光厨房”直播区,播放实时画面,实现对食品进货通道、食品加工过程的信息化、透明化监管。定期组织厨艺技能比武大赛,提升食堂员工岗位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让机关干部职工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满足感。

3.在提升服务保障品质上持续发力。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安全高效地抓好“两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的服务保障。结合抗台、防疫等各项急难险重工作,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全局应急反应水平。继续抓好区级办公用房大中修等项目,引进自动洗车机和自助购物系统,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引入双面快递柜,实现墙外派件墙内取的无接触式投递。继续开展公共区域乱堆乱放现象检查、各办公区内卫生死角排查等工作,全力推进美丽大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