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在横街镇糖街西瓜种植合作社基地的一个大棚里,四五个人正有条不紊地忙活着。就其中两位特殊的“农忙人”来说,“只要在这里干活,心里便踏实”。
眼前这片85亩种植基地属于大雷村的农地。51岁的大雷村村民徐红波是该基地的合伙人,打理这片农田已有20多年。
“我丈夫的哥哥是我的合伙人,最初是他教会我如何种植西瓜,自那以后,我就走上了农业这条路。”徐红波说,后来越做越大,成立了种植基地,除了种西瓜,还种了各类应季蔬果,一个人便有些力不从心。
“可以不年轻,但得力壮”,这是徐红波一开始找助手的条件。后来,当得知村里有两名残障人士,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且家庭经济困难,合作社决定将岗位留给他们,“他们一男一女,都年纪不小,60岁左右,身体也都比较瘦弱,但都愿意做。我就慢慢教他们轻松的农活,女的负责除杂草、修剪藤蔓,男的负责搬蔬果和杂物。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安排的工作量不会太大,工作时间也不会太长,基本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心情来定,有时候我就自己多做点。”
据了解,二人已经跟着徐红波做了五六年,目前薪酬120元一天,按月结算,所得用于正常生活不成问题。徐红波说:“农业难免‘靠天吃饭’,天气不好时,或多或少会造成损失,但给他们的钱一分都不会少,而且有时候他们做的活多了,我还会多给点。”
当然,每当农务繁忙,实在缺人手时,徐红波也会向村里“招兵买马”,村民都乐意帮忙。平日里,徐红波经常帮助大雷的村民代销农产品,或者自费收购,结下了不少好人缘。
“红波人很好,平时非常照顾我们,自从来她这里干活之后,我的生活也有了起色。”徐阿姨便是二人之一,她一边拔着杂草一边乐呵着说。
无独有偶,同样在横街的积庆家庭农场也已帮扶2名低收入残障人士多年,还为周边农户免费加工粮食。
眼下,两家农场都在申报创建海曙区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规范化(示范性)示范点,即将验收。据悉,成功创建规范化示范点、示范性示范点的第一年,海曙区将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的奖励,此后仍通过年度考核的将给予相应申报标准的60%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