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68504679/2020-77871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应急管理局 | 发文日期: | 2020-03-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一、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始终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全面落实“六争攻坚”和“三大主题年”活动要求。结合海曙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持续减少一般事故、切实降低灾害损失为目标,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补短板、强弱项、降事故、防大灾、强保障、提能级”,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防范、严格依法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应急能力,团结整合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各项任务落实,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应急管理事业有序健康发展。
二、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围绕补短板,切实强化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全面摸清“两小企业”基本情况,探索建立动态排摸核查和专门网格监管机制,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水平。持续强化“三大攻坚”行动,通过拆除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打通消防通道、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有效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强化重点设施安全管理,聚焦“三类设施”,加强问题排查,确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强化监管,夯实主体责任。持续强化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突出厂中厂、租赁企业、危化品使用单位和三合一场所,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安全设施、强化风险管控,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持续强化重点区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升,合力推进镇(乡)街道工业园、小微企业园、村级工业聚集园等“三类”园区的安全风险动态辨识,有效解决园区布局不合理、建设不规范、企业安全相互影响、园区一体化建设程度低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园区安全管理一体化水平。
(二)围绕强弱项,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持续推进安委会组织机构建设,有效激发专业安委会的牵头协调作用,提高履职能力,不断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以执法整治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抓手,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继续推动安全生产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网格,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协管员队伍作用,确保基层安全监管不弱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定期通报、警示和约谈制度,通过完善规范安全生产定期通报、警示和约谈等保障机制,强化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履职督查。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等其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强化源头管控,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化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行动,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水平。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打击“两客一危”车辆违法违规和酒驾醉驾、工程车辆超速超载、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及时完成。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建筑施工和装饰装修领域非法违法行为,有效减少高处坠落、基坑坍塌等多发性伤亡事故,扭转事故多发势头。
(三)围绕降事故,切实强化安全风险防控。适时完成新一轮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掌握辖区安全风险状况,全面落实城市安全发展工作任务要求,切实强化社会面安全风险防控。构建安全风险定期分析制度,建立健全各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风险信息通报机制。经常性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研判,对查找出的风险点进行科学评估,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减少事故隐患,降低事故风险。加大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监管整治力度,深化推进“三场所两企业”安全治理,推进“低散乱”整治提升,提升工矿商贸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四)围绕防大灾,切实强化自然灾害防治全过程管理。立足防大汛、防大灾、抢大险工作需要,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全流程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细化汛前安全隐患排查,督促各镇(乡)街道、部门、重点企业强化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的修订、演练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和协调机制,根据可能出现的应急需求,落实应急组织,加大安全投入,构建完善科学防范体系,备足备齐各类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确保险情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强化汛期应急救援管理,按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要求上岗履责,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确保应急响应及时高效启动;加强与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密切关注降雨和汛情变化情况,加强值班值守,及时预测预报预警,第一时间发布重要汛情信息,确保应急救援科学有序;强化区级统一指挥、部门分工协作、基层合力应对,确保“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有效实现。规范减灾救灾工作落实,根据预案要求,及时转变工作重点,迅速开展灾情数据核查,有序抓好灾后重建;积极与财政部门对接,认真做好救灾资金管理下拨,全力做好企业灾后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全面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和家园重建工作。及时处置突发险情灾害,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密切协作,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辖区森林火灾形势持续稳定,地质灾害点和不稳定斜坡有效治理,汛期不发生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和小流域山洪灾害。
(五)围绕强保障,切实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快预测预警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编制全区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广泛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整合建设,主动适应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防灾救灾形势要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论证,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切实强化队伍管理,构建全区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在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相关系统的基础上,将本地区、相关部门掌握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灾害事故信息有序接入,逐步建立完善集风险和隐患信息的动态监测管理、灾害事故信息的报送管理、应急基础信息的分析和应用、应急基础信息的统一发布管理、应急组织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六)围绕提能级,切实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新时期“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新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防灾救灾一体化责任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根本性好转。加快理顺基层应急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防救适度分离、防抗救有机结合的工作要求,以集成指挥、归口管理、协同落实为基本原则,建立完善应急管理相关基层工作制度。加快推动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督促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协同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减少一般事故为工作底线,不断强化红线意识,进一步理清监管职责,完善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应急管理系统干部的培养教育,把应急管理干部培养成能打硬仗、善挑重担、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