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6997958/2019-5685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经信局 发文日期: 2019-03-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海曙区经信局2018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3-06 14:47 来源:海曙区经信局 浏览次数:

2018年,区经信局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和区委、区政府“三大主题年”活动决策部署,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争先”行动,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工业增加值增速。1-10月,全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86.57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列全市第5位,较全市平均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较市对区考核任务低1.1个百分点。1-9月,完成规下工业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8.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

(二)规上工业投资增速。1-10月,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8.71亿元,同比下降16.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3.57亿元,同比下降7.7%。

(三)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考虑到节能考核工作的错年情况,因此2018年节能考核采用2017年度实绩,2016-2017年海曙区能源“双控”任务指标在全市排名第二。2018年1-9月,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4.6%,高于市下达下降3.95%以上的任务指标,高于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4位。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动能转换,强力推进“产业争先”。一是深入谋划数字经济。编制《海曙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平台,进一步集聚数字经济优质资源。逐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博洋创客157成为今年全市唯一列入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名单的企业,雅戈尔智能制造数字化平台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今年全市仅3个),全年实施两化融合项目20余个,新增上云企业3390家。二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制定出台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和三年攻坚计划,筹备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会,我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在《经济日报》刊登。引育一批重点项目,雅戈尔智能化工厂顺利竣工,智尚产业园开园并申报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国家面料馆宁波分馆成功落户,前三季度,我区纺织服装产业技改投资增速266.3%,排名全省试点第一。三是有序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完成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和1025家占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的评价工作,38家企业入围全市“亩产英雄”500强,2家企业上榜“亩产英雄”10强。加大“低散乱”工作力度,建立336家低效企业“一企一档”信息库,整治提升“四无”企业(作坊)175家。

(二)抓项目驱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一是加大智能诊断推广力度。积极引入和培育优质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智能成型技术创新中心以排名首位获列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名单,新增2家市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华盛鑫泰机床入选市十佳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称号。通过精准对接服务,完成138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诊断工作,提前一年完成有需求规上企业智能诊断全覆盖。二是推进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新培育培源年产1000万支汽车活塞表面处理超静抛光清洗数字化车间、雅戈尔年产13万套高端定制西服智能化工厂项目入围市级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三是强化工业有效投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151个500万以上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库,其中1000万以上项目106个,5000万以上的项目23个。强化重点项目的动态管理,全力推进环球广电光通信产品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抓梯队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重点领域企业培育。深化单项(隐形)冠军培育工作,7家企业列入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3家企业入围市“三名”企业培育试点。鼓励创新发展,在全市入围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7家企业中我区占2家(博洋、太平鸟),鸿腾机电、培源股份获评市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培育梯队企业,厨聚厨房公司获得红点(德国)产品设计奖。二是强化小微企业培育。加快企业上规和“专精特新”发展,5家企业获省级新上规模企业“创业之星”,数量并列全市第一。全年小升规培育入库108家,新增“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159家。全区首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香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获省经信委批复。开展稳增促调专项资金补助工作,涉及企业3009家,补助金额7765.32万元。三是推进平台和基地建设。望春科技创业中心成为今年全市唯一一家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企业,3个平台新申请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备案,6家双创基地获得“2A、3B、1C”的良好绩效评价。

(四)抓对标示范,深度建设“智慧城市”。一是深化政务大数据共享开放。开展国家级地理时空云平台试点,建成集二维、2.5维、三维等地图资源一体化的海曙区空间地理开放平台。编制《海曙区区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加快数据共享,全年新增150万条数据资源,累计总数据量为11.1亿条,共享数据1.02亿条。在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峰会上,海曙区荣获欧盟委员会指导颁发的“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先行奖”,系全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区县级单位。二是完善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完善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价,推进“雪亮工程”、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指挥中心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智慧社区安防平台等7个项目参加市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和市信息化示范项目评审。三是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开通区域内NB-IoT站点137个,实现城区、城乡结合区域以及工业厂区等热点区域窄带物联网全覆盖。

(五)抓绿色导向,提升资源产出效率。一是优化能源管理体系。制定工作要点和考核办法,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月活动,建立“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取代项目能评的体制机制,望春工业园、月湖金汇小镇先后通过区域能评专家评审,完成古林镇布政片、洞桥镇上水碶村9-A号工业地块2 个“标准地”节能审查,完成6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能评)。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牵头完成2017年度中央环保督察和2018年度省环保督察重点整改问题工作的落实,督促宁波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一段式煤气发生炉升级改造为双段式煤气发生炉。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等多种手段,实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8个。三是积极推动绿色制造。实施区年度节能改造项目41个、清洁生产项目6个、节能监察项目11个,红岩汽配获评省级绿色企业,推荐金鸡强磁“稀土永磁环形磁体”申报工信部第三批绿色设计产品、立华制药申报省级绿色产品。


三、2019年重点工作思路

根据前期排摸调研情况,预计2019年度全区规上工业增长速度在6.0-6.5%之间。主要依据是:一是各镇(乡)、街道和园区2019年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增长6.4%左右(不含电业局)。二是电业局2019年度预计售电量增长约在5.6%左右。三是初排2019年度新增5000万以上产值项目有4个。为进一步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明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下好“先手棋”,着力提升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专项政策,突出“两核多点”的布局,打造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两大核心产业平台,发展一批定位明确、特色明显的数字经济集聚点。实施数字经济企业培育“3+3”行动。针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开展重点企业服务行动、目标企业引进行动、企业新上规行动;针对数字经济融合企业,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工业物联网应用行、工业大数据试点行动。二是全面提升政务数据化水平。深化数据共享改革,进一步推进数据共享交换、数据归集、系统归集等,形成海曙特色政务数据中枢系统。优化升级基础设施,谋划启动全区千兆光网改造工程、NB-IoT应用示范工程和5G试点应用工程三大基础设施工程,争创数字基础设施第一区。三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应用。以落实两个“全覆盖”为目标,深入推进“三年技术大改造”计划,实施智能制造“个十百”工程。实现洞桥镇内所有规上企业智能诊断全覆盖,推进智能制造示范点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和培育力度,引进培育10家以上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建立100个左右智能化改造项目库,推进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初步方案设计工作和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建设。

(二)打好“攻坚战”,着力加快重点领域转型升级步伐。一是深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制定面向8大领域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政策,启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提升工作。实施纺织服装制造业对标提升行动,优化智尚产业园、创客157等一批重点行业服务平台能级,依托雅戈尔、太平鸟、狮丹奴等重点企业数据中心,逐步打造区域性的纺织服装云平台。举办2019年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进一步营造发展氛围。二是加大企业梯队培育力度。建立分类、分层、分项的制造业企业培育库,出台“双三十”企业认定办法,加大千亿级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单向冠军、隐形冠军、三名企业等企业梯队培育力度,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是强化动能转换稳增长。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符合我区“365”产业导向的企业和项目。推进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军民融合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孵化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力争成功创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三)把好“新常态”,着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化发展。一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拓展评价范围,将工业企业综合评价范围进一步延伸到全部工业企业。按照“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施意见,完善亩均投入、产出和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全区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差异化资源配置政策体系,突出分类施策、一企一策,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二是启动小微企业园建设。制定符合区情的小微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分类建立小微企业园建设项目库,谋划启动一批重点产业小微企业园建设。深入实施“低散乱”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新三年行动方案,继续开展“四无企业”为重点内容的专项行动,推动小微企业入园集聚。三是优化节能管理体制。制定办法强化节能审查后评价工作。开展淘汰落后、绿色制造、清洁生产、能源监察、能效对标等专项工作。探索建立宁波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宁波固废处置中心)建设。深化电力供应侧改革,推行电力直接交易,加强海西电网建设。

(四)抓好“智服务”,着力优化服务企业水平和效能。一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依托“企服通”平台和“海曙政企服务直通车”信息化平台,完善企业走访、问题流转解决等企业服务信息化应用,推动“海曙经信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实现数据自动监测、项目智能申报、信息精准推送等服务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着力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加大对企业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深入做好“小升规”企业入库培育工作,强化对“小而美、小而精”的“专精特新”企业提速发展的培育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融资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生产性服务平台。三是深入推进企业减负工作。结合国家、省、市最新出台的政策要求,制定区级降本减负政策,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的扶持力度,鼓励担保企业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加强和金融部门联动,积极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