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6997958/2018-5683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经信局 发文日期: 2018-08-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海曙区经信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8-08-03 10:16 来源:海曙区经信局 浏览次数:

2018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和区委区政府“三大主题年”决策部署,抓住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区契机,深入实施“产业争先”行动,智慧城区建设、节能降耗工作有序推进,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6.5亿,同比增长8.6%,增速低于于市对区考核目标0.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七。规模以下企业实现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市对区考核目标0.7个百分点,超过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半年全区工业实现三盏绿灯。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谋划布局,提升能级促质量。根据区“六争攻坚”总体方案和市“产业争先”方案,拟定《海曙区推进“产业争先”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海曙区重点产业空间布局方案》编制工作,已形成初步方案。制定局年度工作要点,下达相关指标、任务,并定期开展督查和通报。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制定工作要点、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全面开展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和近1051家占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的评价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企业信息采集、取数等规定动作,并将初评结果全部向企业公示。

(二)突出重点领域,优化结构促转型。以纺织服装产业改造提升为重点,出台《海曙区纺织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和《海曙区时尚纺织服装产业三年攻坚计划》,拟定《海曙区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改造提升若干政策意见》;雅戈尔高端定制西服智能化工厂智能制造项目6月底投产,智尚服装产业园6月底初步建成,国家纺织面料馆分馆(宁波馆)签约落户我区;区域品牌申报加快推进。《宁波市海曙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海曙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初稿。

(三)突出智能制造,狠抓项目促进度。加大工业项目管理力度,排摸技改项目225个,以组织引导和项目挖潜谋划为抓手,确保新实施技改项目数不低于全区规上企业数三分之一。建立500万以上的工业投资(技改)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151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23个。强化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全力推进环球广电光通信产品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项目,积极跟踪督促帅特龙年产1500万件汽车零部件数字车间、杉杉新材料高能量密度锂负极材料数字化工厂新模式应用、雅戈尔高端定制西服智能化工厂、培源年产1000万支汽车活塞表面处理超静抛光清洗数字化车间和三生智能化仓储等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推进。加大智能诊断推广力度,实施智能诊断示范点建设,已完成73家企业的诊断。组织重点企业开展深圳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参访学习。

(四)突出精准实施,提升效能促服务。强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我区希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小升规”企业“创业之星”,数量并列全市第一。6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顺利通过市级评估,获得“2A、3B、1C”的好成绩。截止目前共有27家企业(项目)获得宁波市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累计获得补助470万元。建立海曙区管理咨询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双创基地)专家库,并制定专家库咨询、选取管理办法。强化产业金融支撑,我区首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宁波市海曙区香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获省经信委批复设立,注册资金达到1亿元。

(五)突出绿色发展,落实能源双控任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重点整改问题工作的落实,督促宁波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一段式煤气发生炉升级改造为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坚决推进“低小散”整治,上半年度整治提升“四无”企业(作坊)80家。建立“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取代项目能评的体制机制,海曙望春工业园区、月湖金汇小镇先后通过区域能评专家评审。开展绿色制造项目储备,确定2018年度区重点用能企业名单101家,完成3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能评),确定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资源综合利用、节水型创业创建等)第一批项目41个、清洁生产审核项目12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8个、节能监察项目11个。加强协调处置,顺利完成白岳输变电工程投产期间、横街变紧急抢修期和梅梁变综合检修期三次较大规模的电力有序用电工作。以“节能六进”为重点,圆满完成节能宣传月七大主题宣传任务。

(六)突出项目引领,持续推进智慧城区建设。积极谋划布局信息经济重大平台,引进“宁波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系列项目,将在海曙区建设1个平台、3大产业化公司和1个园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筑以工业互联网为引领的创新体系。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正式开院,宁波智能成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为市级创新中心。有序推进政务大数据建设,国家级地理时空云平台试点项目——空间地理数据服务系统平台上线,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立体化呈现地图与多部门大数据融合;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完成同市人社局数据交换共享,成功共享全区社保缴纳数据110万条,进一步补充海曙西片区数据资源;“经信大数据”——企服通平台上线运行,实现数据自动监测、项目智能申报、信息精准推送。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更加精细,全流程管理办法修订出台,2018年计划安排项目87个,资金1.37亿元,“雪亮工程”、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指挥中心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举办2018年度智慧城市业务培训。

(七)突出从严治政,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坚决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带领全局党员干部争当先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较好体现了党建龙头带动作用。顺利召开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逐级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体干部签署廉洁从政承诺书。完成年度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机制建设,先后出台局“五个不直接分管”工作制度、局工作规范、局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管理规定等多个制度,推进权力规范化运行。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的优化梳理,做好“八统一”事项调整。我局所涉及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三个“百分百”(百分百网上申报、百分百网上审批、百分百办件回传)。认真做好区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年度共签收主办件16件,协办件17件,截止6月底,协办件均按期答复,主办件办结3件,其他正抓紧推进。持续推进政务公开,顺利完成局门户网站的调整,及时更新工作动态,公开局各类企业专项补助奖励资金申报使用、企业服务、智慧城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务信息。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抓动能转换,强力推进“产业争先”。以纺织服装为重点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好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会,积极落实专项扶持政策,推进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引进一批行业服务平台,建设一个产业服务综合体,区域品牌申报完成公示。出台汽车零部件产业三年攻坚计划,适时启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工作。着力培育产业新动能,依托重点企业的核心作用,聚焦以智能仪器仪表为主的智能终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能源电池(组件)及材料等细分行业,以集聚集群集约为导向,坚决落实新增工业项目一律在集聚区落地和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制定区域产业集聚园区建设方案,积极申报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谋划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园、智能机器和装备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形成重点优势企业集聚集群发展。

(二)抓项目驱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以落实两个“全覆盖”为目标,深入推进“三年技术大改造”计划。加强对31个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跟踪督查,持续完善项目库建设,加大入库项目的跟踪力度,重点做好23个5000万以上项目的服务推进工作,确保今年三分之一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智能诊断,大力支持智能诊断示范点建设,确保提前一年完成有需求规上企业智能诊断全覆盖工作。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模式,督促相关项目建设进度。

(三)抓梯队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制定出台“双三十”企业评选办法和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双三十”企业、千亿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等重点企业梯队培育。深入实施单项(隐形)冠军、三名企业等培育计划,择优遴选一批企业纳入培育库,加强动态培育管理。推进小微双创,引导和支持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遴选企业进入“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充实和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抓模式创新,提升工业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加大评价结果的应用,在政策兑现、项目申报、评优评奖等工作上全面导入评价结果。完善提升“企服通”平台,逐步实现企业数据科学收集,探索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的经信企业管理服务系统。依托“企服通”平台建设,加强重点骨干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研究建立重点细分产业、传统制造业的行业数据监测体系。

(五)抓绿色导向,提升资源产出效率。深入推进绿色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节能改造投入,全年完成50个以上节能改造项目。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模式,大力引导分布式光伏发电、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循环经济、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能评项目能效后评价和绿色制造示范项目(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链)创建,力争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以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落实“钢铁去产能”工作,力争关停不锈钢企业1家、铸造企业1家,深入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新三年行动方案,争取完成整治提升“四无”企业(作坊)150家以上,力争1个以上低小散区域(块)整治列入市级示范项目。加强能源精细化管理,确保迎峰度夏(冬)、有序用气(天然气)工作平衡有序,联合开展夏冬季空调温度设置专项检查。

(六)抓对标示范,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企业服务,推广企服通平台应用,以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为重点,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积极谋划建设软件园区。以服务于智能制造的工业软件为聚焦发展的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能级、培育龙头企业、集聚软件人才。进一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5G试点,加快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推广。深化数据交换共享,做好省市数据对接,更好地支撑“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统筹推动一批政务、民生智慧项目建设,加大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

(七)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加强政治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经信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打造经信“铁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驰而不息纠“四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企关系,利用开展内部审计契机,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重视干部梯队建设,注意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