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2943395/2018-00870
  • 文件编号:海政发〔2018〕26号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BHSD00-2018-0002
  • 主题分类:区政府规范性文件
  • 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18-04-09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有效性:有效
  • 政策原文:
  • 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18-04-09 13:06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意见》(甬政发〔2014〕117号)工作要求,促进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现就加强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重视城市实体建设的同时,注重城市文化基因的传承、城市文化记忆的留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随着海曙区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推进,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延续区域历史传统、提升区域文化品位的现实需求,是区域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是提升海曙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海曙区历来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城区内拥有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鼓楼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等7处历史文化街区和莲桥街历史地段。行政区划调整后,海曙区辖区范围由原来的29.4平方公里扩大至595.5平方公里,新增加了鄞江历史文化名镇和建岙、鲍家磡、蜜岩、李家坑、崔岙、蜃蛟、前虞、凤岙、新庄、大西坝等10处历史文化名村。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有利于展示海曙区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城市文化特色,对于研究海曙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发展等有着重要价值。

二、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目标

(一)总体方向

1.规划先行,系统谋划,彰显海曙历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编制海曙区各层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以规划为依据,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及历史载体的保护和利用。

2.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提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层级。重点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内的街巷、传统风貌格局,历史建筑,及与历史载体密切相关的景观环境。在保护优先前提下,考虑适度开发,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拓展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应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保护和整治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参与,通过媒介加大宣传,广泛引导和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关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意见》,以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原则,以彰显文化特色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化脉络为总体目标,切实增强海曙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地位和作用,在已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构建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系统工程。

(三)主要任务

1.推进完善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在《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框架下,完成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和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的编制,确定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下一步保护发展思路,同时做好保护规划与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法定规划的衔接,用以指导区块详细设计及整治实施方案。

2.加快推动海曙区历史街区、名镇名村保护与提升。在各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加快推动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鄞江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提升,适时启动各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提升。

3.建立完善的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数据库系统及申报制度。在完成历史建筑资源普查工作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列出亟待保护的街巷、村落以及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载体;实时采集、跟踪和监测历史信息变动,利用计算机网络,充分挖掘海曙区历史文化价值。将符合条件,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载体申报至保护工作委员会,纳入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体系。

4.探索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模式。目前,海曙区已初步形成以南塘老街、鼓楼沿、月湖金汇小镇等为代表历史街区品牌和以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伏跗室、白云庄等为代表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典范。下一步在发挥原有模式影响力的同时,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寻找在保护后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发展的历史文化保护最佳途径。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保护工作

成立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研究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机制、政策和措施,并提出建议;指导督促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实现齐抓共管

海曙规划分局(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保护工作委员会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工作;做好海曙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载体的申报,规划编制与管理;会同区住建局、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各镇(乡)、街道组织历史建筑年度修缮计划的制定,历史建筑普查、确认及保护图则的编制和管理。

区财政局确保落实年度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资金,并会同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制定年度保护专项资金的财政预算和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住建局是海曙区历史建筑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全区范围内历史建筑保护监督管理,同时收集历史建筑使用现状、维护修缮、信息整理等具体工作;配合做好历史建筑年度修缮计划的制定,历史建筑普查、确认及保护图则的编制和管理。

区文广新闻出版局负责收集、整理保护对象的历史资料信息,挖掘、评价其历史价值;配合做好海曙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载体的申报,规划编制与管理。配合做好历史建筑年度修缮计划的制定,历史建筑普查、确认及保护图则的编制和管理。

区发改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农林水利局、区商务局、海曙国土资源分局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镇(乡)、街道负责海曙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载体申报,历史建筑年度修缮计划上报工作,配合区住建局做好相关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利用和监督管理;配合采集保护对象的历史沿革、历史特征、艺术特征、建设技术、建成年代等信息。

(三)拓展融资渠道,合理开发利用

对于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历史载体,在保护原则下,通过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项目开发实施前,责任单位应做好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市场调研,尽可能保障项目自身盈亏平衡。区财政预算可根据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海曙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载体保护专项资金。

本意见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附件: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委员会


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

2018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