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每五年进行一次的经济普查是一项大型的国情国力调查,在历次普查中都采取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方式,最后由以村、居、社区为基础的普查区(或普查小区)为单位进行普查,要求每个普查区至少要一名普查指导员,每个普查小区配一名普查员,这样每个村、居、社区都必须要进行两员选调工作。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一个村、居、社区的调查对象成千上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调查对象是几个或几十个。对于这些调查对象只有几个或几十个的村、居、社区也都统一要求配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做法合乎实际?在温岭市镇(街道)经普办主任第一次会议上,坞根、石桥头、城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普办主任提出,对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活动单位少,两员选调难、两员报酬难落实的地方,可否由乡镇经普办根据普查工作量,统一招聘一定数量的普查员,组建一支专业的普查团队,统一进行培训,统一组织普查调查,统一支付劳动报酬。针对这个建议,温岭市经普办专门成立了课题调研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制订普查员招聘条件、工资发放办法,与国家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衔接等可行性论证后,认为这种由乡镇组建普查队伍、直接统一组织进行经济普查的调查模式能够减轻基层负担,降低普查成本,提高普查数据质量,非常实用可行。本次以坞根镇相关资料和做法为例,谈一谈乡镇组建专职普查队伍、进行集中普查的一些基本思路,与各地同仁共勉。
二、坞根镇的基本情况及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思路
坞根镇地处温岭市西南沿海,全镇辖1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6228人,根据名录库及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估算,本次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在240个左右,个体经营户800个左右,在18个村中,调查对象超过100个的仅有两个村,其中调查对象最多的是镇政府所在地的街头村(详见表一)。
表一 坞根镇分村普查对象估算数
村名 |
个体经营户户数 |
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数 |
合计 |
下宅金村 |
17 |
5 |
22 |
中扇村 |
13 |
8 |
21 |
黄西岙村 |
16 |
4 |
20 |
下洞桥村 |
15 |
5 |
20 |
沙角村 |
12 |
7 |
19 |
大甲头村 |
16 |
3 |
19 |
中央段村 |
16 |
3 |
19 |
杨家村 |
18 |
1 |
19 |
杨家浦村 |
13 |
4 |
19 |
斜路村 |
12 |
1 |
13 |
桥浦村 |
9 |
3 |
12 |
阮岙村 |
9 |
1 |
10 |
上洞桥村 |
3 |
3 |
6 |
陈岙村 |
2 |
3 |
5 |
街头村 |
328 |
55 |
383 |
沙山村 |
111 |
15 |
126 |
下呈村 |
64 |
23 |
87 |
下楼村 |
67 |
8 |
75 |
白壁村 |
49 |
14 |
63 |
东门头村 |
27 |
26 |
53 |
茅陶村 |
34 |
11 |
45 |
蒋山村 |
31 |
10 |
41 |
新方村 |
19 |
14 |
33 |
洋呈村 |
23 |
7 |
30 |
小坞根村 |
18 |
11 |
29 |
西里村 |
15 |
13 |
28 |
西山下村 |
14 |
5 |
19 |
寺基村 |
5 |
12 |
17 |
东里村 |
9 |
3 |
12 |
白牛皮村 |
7 |
4 |
11 |
坑潘村 |
5 |
4 |
9 |
大地山村 |
4 |
3 |
7 |
从表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坞根镇的大部分村的调查单位数都达不到国家方案规定的每个普查员150个单位左右的工作量,如果不分调查对象的多少,每个村都配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不仅造成两员资源的极大浪费,人为提高普查成本,而且对基层的两员选调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坞根镇从实际出发,由镇经普办出面,统一招聘了6名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有多次普查实战经验的村文书、村干部为专职普查员,组织专职普查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专职,他们都脱产,统一到镇经普办上班,做到专职专用。二是由镇里统一支付工资。同时考虑到各村文书对当地情况熟悉,镇里把各村文书确定为经济普查联络员,协助专职普查员完成各阶段的普查工作。与此同时,市经普办针对这些乡镇也出台了两项倾斜性政策,一是这些专职普查员由市里组织统一集中培训,二是这些专职普查员可参加市里组织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市级综合试点。目前,我市的坞根镇、石桥头镇已按此方法招聘了普查员,组建了专职普查队伍;城南、滨海等镇正在进一步调研中。
三、组建专职普查队伍的优点
通过上阶段的调研,以及坞根、石桥头两镇在普查员的选调和队伍组建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组建专职的普查队伍来从事经济普查工作,与传统的以村居为单位选聘两员的调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优势。
(一)减轻了两员选聘的压力
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坞根镇根据经普方案的要求,全镇共选聘了50多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来从事经济普查工作,但在两员选聘过程中碰到很大阻力,原因主要有:一是报酬低。经普两员报酬都是以调查单位数来计酬的,但坞根镇各村的调查单位都比较少,有些甚至是个位数(详见表一),所以这些村的普查员不可能拿到高报酬。二是村文书年龄老化。欠发达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肯定相对薄弱,这些地方的村民对担任村、居干部的积极性不高,也就延缓了村、居干部的更新换代,有些村、居干部70多岁了仍在担任村文书,但村文书队伍恰恰又是历次普查工作的主力军。三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多,也给两员选调工作带来了挑战。而本次坞根镇采用由镇经普办统一选聘普查员的办法,根据普查工作量计算,全镇只需选聘5-6名专职普查员即可,在人数上只有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十分之一,大大减轻了两员选调的压力.
(二)降低了普查成本,有限资源充分利用
由于两种调查模式的两员数目相差十倍,那么普查员工资开支,两员人手一份的普查员工作袋,工作笔记,普查员手册等普查物资也相应大大减少,特别是本次普查将使用PDA进行现场调查,如果采用乡镇统一集中调查的模式,像坞根这样的小镇,仅PDA一项就可节约开支30000元。
(三)提高了普查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而普查数据质量主要取决于普查员队伍的素质。这种由乡镇统一组织招聘的普查队伍,在保证数据质量上有以下优势。首先是素质高,由乡镇在全镇范围内的统一招聘,既拓宽了两员选调的渠道,又提高了两员素质。其次是队伍精。从全镇来说。两员数量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既有利于加强培训,使普查员熟练掌握普查方案,又有利于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快速完成普查各阶段工作。再次是待遇高。原来的调查模式,普查员只调查本村的普查对象,现在由全镇统一安排。使每个普查员达到150-180个单位工作量,这样劳动报酬就大大提高,也进一步调动了普查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数据质量。
(四)培养了统计后备人才。
由乡镇组建的这支专职队伍,经过经济普查全过程的实战锻炼,他们的统计知识和工作水平也将大大提高,为以后的统计工作和各类调查培养了统计人才。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
1、两员人数减少导致的补贴经费利益关系不平衡。欠发达地区原本1200多人的普查员队伍(根据二经普资料推算),通过按专职化要求选聘建设后,可减少至160多人,这批普查员承担着多个村(居)的普查任务,工作量繁重,普查员补贴相对较高,较发达乡镇普查员甚至高出数倍,但是具体上报反映的普查对象数量却与发达乡镇基本持平,容易导致两员之间形成对比,甚至出现只求速度、不管质量的情况。
2、对数据质量的影响有相对性。要有效提高数据质量,那么每个专职普查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都要有一定水准。为使工作量都达到方案规定标准,这批普查员负责普查区域往往不是一个村,而是几个村或者一片村,所以只要一个专职普查员业务不精、水平不高,就会影响这些村的普查数据质量,而不是原来的几家或是几十家。
3、村级地域范围过于宽广的地区不适合此模式。
(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县乡两级普查办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避免矛盾点的存在:
一是县级普查办要及时推广欠发达地区经济普查调查方式,根据欠发达与发达地区的两员工作量、工作难度,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明确的补贴标准,避免因标准不同产生的矛盾。
二是乡镇普查办要加强监管力度,组织由分管经济普查的领导负责的检查督导组,全程控制普查工作质量。发现“闭门造表”现象及时制止,并与两员补贴挂钩,建立奖惩制度、
三是注重前期考察,物色合适人员。经过多年的工作,各乡镇要对各村居的村文书、驻村、大学生村官等做一个摸底评估,选择人缘好、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的人员担任两员。
四是加强培训力度,增强专业知识。区别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选拔的少量精英两员,可让他们全程加入市普查办开展的业务培训,参加综合试点工作等方式,全面加强这部分两员的业务能力,并进行综合考核,实行持证上岗。
五、结论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普查采用“乡级集中普查”的模式是对调查方式转变的积极探索。招聘专职普查人员由乡镇组织集中普查,既降低了普查成本又减轻了基层压力,是普查模式转变的积极尝试。就温岭市来说,调查对象在100家以下的有614个村、居(根据二经普资料推算),占温岭总村(居)数的66%,这些村居总普查对象不到2.5万家,平均每个村(居)不到40家,如果每个村(居)、都配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需要招聘两员1200多人,而采用了乡镇集中普查的模式,则只需招聘专职普查员160人,初步预计可减少两员工资50万元,减少两员各类开支(培训、会议、物资)50万元,减少PDA400多只,节约开支40多万。在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了欠发达地区普查工作的可操作性,为下一步有效提高数据质量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