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口复杂地区,是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浙江省永康市就是一个外来人口极为复杂的地区。根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情况和2009年5%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永康市有常住人口72.5万人,本地户籍人口5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约26.5万人。加上大量的非常住人口,外来人口仅从数量上就已接近本地户籍人口。由于大量的信息未能提前掌握,外来人口普查工作的难度要远大于本地人口。要确保人口普查工作的成功,必须对外来人口普查工作给予特别的关注,采取更多有针对性地措施。
一、外来人口复杂的表现
一是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极高。永康市约有外来常住人口数为26.5万,而本地户籍常住人口为46万人,比例为0.58:1,如果加上外来人口中非常住人口,这个比例将更高。
二是地域、职业、民族等分布复杂。根据公安部门的资料,永康市的外来人口中,永康市的外来人口来自全国31个省市,还有数十个国家、港澳台人员。
三是居住混杂。大多数外来人口没有自有住房,有的租住成套房屋,有的租住套房的一间,有的住集体宿舍,还有的长住宾馆,有家庭和非家庭成员混居,有的还居住在非正常房屋如桥洞、简易工棚、汽车里等,居住状况非常复杂。
四是“灰色”人口多。所谓灰色人口,是指有以下几种的情况,一是被公安部门通缉的网上逃犯;二是从事特殊行业的人口,如传销人员、桑拿美容厅小姐,在城区附近的几个村如傅店、大徐等城效结合部有多群传销组织活动;三是流浪拾荒人员;四是因为逃避计划生育处罚的未上户口的外来人员所生子女,大量外省超生户。
二、外来人口调查难的表现
一是政府部门掌握户籍身份信息的少。除了千分之五抽样调查结果外,对外来人口究竟有多少没有一个大致的底数。随着国家户口政策日趋宽松,政府部门对在地人口掌握的信息也不够充分,如公安部门登记居住证,仅在来的时候登记,而去的时候不注销;仅登记成年人,而不登记未成年人;仅登记外县市以外人口,而不登记跨乡镇外来人口,登记对象也仅在出于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保、办理小孩上学、办理驾驶证照的时候会去办证,而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没有直接利害相关,就不愿意办理居住证。因此,从公安部门居住证登记数上也难以估算大致的外来人口数。
二是沟通困难。不可否认,外来人口素质总体偏低。相当多的外来人口从事一些简单劳动的工作,文化素质、文明素质相对偏低。对人口普查这种没有直接利益的政府行为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有的存在误解,认为普查可能会导致强制办理居住证、收费、计划生育罚款等,因而拒绝、逃避普查。有的普通话不标准、有的还是小学都没读,在填报普查表时就极易填错普查信息而造成普查数据失真。
三是人难找。相当多的外来人员从事一些非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昼伏夜出,难见到人。如一些足浴店晚上工作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下班,一些传销窝点整天关门洗脑,完全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一些以车为家的外来人员居无定所。如果调查员多次上门不遇,极易产生烦躁心理,进而产生敷衍了事的心态,从而造成数据质量失真。
三、对如何提高外来人口调查质量的建议
一是开展针对性宣传。一方面要“少讲大道理,多讲实际话”,村干部、调查员、陪调员要多些面对面的宣传沟通,让外来人口明白普查与个人的利益并不相关,不会将其信息透露给其它部门,与收费、办证等无关,让其解除对人口普查的戒备心理;另一方面在宣传媒介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普通外来人口接触较多的宣传标语、横幅、广播、本地电视频道等,在外来人口聚居区更应多张贴一些标语口号,渲染烘托普查气氛。
二是配强力量。对一些外来人口较多的普查区一定要配足力量,情况复杂的可以考虑配备一二名对小区情况较为熟悉的陪调员,特别是一些同一地域外来人口的“老乡”聚居区,可聘请热心的外地人口作为陪调员或调查员;在划分小区时,要提前摸清小区大致人口数,避免出现由于外来人口较多而出现小区规模看似小,房屋没几幢实则人口密度大,人口数大大超出300人的情况,导致普查员工作量大、难以顺利开展的情况。在选择调查员时,要优先选择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调查员,绝不能选用那些喜欢耍弄“小聪明”的工作人员。
三、提前摸底,留足时间。对外来人口状况复杂小区,摸底时间要充分,掌握其工作时间、作息规律。对一些从事灰色行业的,更应多在其休息时间多上门多沟通,解除其防备心理。因此,这些小区的摸底时间可稍作提前,这样才能全面掌握户数、人口数的真实情况。
四、是实施与普查质量挂钩的补贴制度,提高其抓好质量的积极性。外来人员密集区与本地居民聚居区普查小区尽管在户数、人口数等指标上相同,但实际工作量差别很大。根据我们在千分之五抽样调查工作中的的经验,复杂地区与简单地区工作量相差会在一倍以上,在核算普查员补贴时,一方面要考虑工作量因素,对情况复杂小区适当倾斜;另一方面也要将补贴金额与工作质量相挂勾,对经验收考核普查质量较高的小区普查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永康市人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