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如何发挥政府动员的作用
时间:2010-05-07 14:35 来源:区统计局 浏览次数:

2010年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普查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动员的作用,对于确保此次人口普查每个阶段的普查任务顺利进行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政府动员主要包括三种动员方式,即:组织动员、政策动员和媒体动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动员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历次普查工作中,政府动员既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强度与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中媒体动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动员手段。


一、普查政府动员的对象与目标

普查政府动员的对象:一是对普查工作人员的动员,二是对普查对象的动员。普查工作人员与普查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动员与被动员的关系。

普查政府动员的目标:第一层是知晓普查,第二层是配合普查,第三层是真实普查。

1、知晓普查,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知晓普查,政府动员工作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普查工作人员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各个层级和部门的普查人员知晓普查、理解普查、掌握普查。二是让普查对象知晓普查、了解普查。它是普查政府动员的基本目标。

2、配合普查,做好中期沟通工作

配合普查,主要是普查工作人员通过多方面努力和主动沟通,敲开普查对象的大门,解决让普查对象愿意参加普查的难题。它是普查政府动员的重点目标。达到这个层级的目标,相对第一个层级要更难一些。在很多时候,普查对象实际是因为嫌麻烦,或是没能清楚地理解调查的重要性和法定性,因而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接受普查。还有一些普查对象,由于对生活的预期目标没有实现,而产出对普查工作的抵触和不满情绪。这就需要普查工作人员具备耐心和专业精神,做好沟通工作。

3、真实普查,做好后期填报工作

真实普查,主要是采集到真实准确的普查信息。它是普查政府动员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普查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达到这层目标是最难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因为表面上普查对象配合虽然完成了普查登记,但是不代表数据一定准确,而数据质量直接关系着普查工作的成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普查工作人员在动员工作中,除了必须具备耐心和专业精神以外,还要具备普查的法治意识,做到依法普查,既要确保普查对象的权益,又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二、普查政府动员的主要方式

要实现普查政府动员的三层目标,主要采取的方式有三类:政策动员、组织动员和媒体动员。这三种动员方式通过作用于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依次达到普查政府动员的三层目标。

1、通过政策动员做到有理有据

政策动员是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有关政策法规文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指示来实现对开展普查的号召和发动工作。政策动员是政府动员工作的最基础环节。让普查工作人员掌握普查,让普查对象知晓普查、配合普查。政策动员是达到第一层级目标的关键,只有相关普查政策制定了,政府动员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政策动员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发布普查重要文件。及时全面地把握目前的形势,层层下达,达到及时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的效果。二是领导做讲话指示。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起到在关键时刻鼓舞人心动员社会力量的强大作用。三是颁布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立法的形式来保障普查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从而达到长期动员的效果。

2、通过组织动员搭建管理体系

组织动员是指在开展政策动员的前提下,号召和发动社会各级组织投入人、财、物和信息资源来参与动员工作的建设开展。组织动员既包括从组织内部由上及下的动员(纵向动员),也包括同一层级间各个部门的动员(横向动员)。

纵向动员:各级普查机构自上而下逐级制定普查目标及操作方法,贯彻执行上级各项政策和决定,组织协调本区域范围内的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动员活动。

横向动员:按照具体工作性质,将普查工作分门别类归到一定的部门,如负责决策的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执行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提供数据平台的信息部门、负责普查监督的执法部门等。

3、通过媒体动员设立宣传平台

媒体动员是在开展政策动员、组织动员的前提下,通过各级普查宣传部门采用各种不同的媒介类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网络等媒介)和媒介载体,使动员对象被暴露在媒介信息中而进行的动员方式。媒体动员是普查政府动员的主要载体,它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式:

一是易受重视的电视媒体。通过与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望的全国性电视台与省一级电视台进行动员能带来权威性与更高的可信性,容易受人们重视。它的劣势在于租金与节目制作的费用高;而且节目制作复杂,周期较长。

二是受众稳定的报纸媒体。报纸媒体动员的效率高,报纸版面容量大,篇幅多、编排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报纸是定期刊物、针对性强,有自己的发行网和读者结构,受众稳定准确。它的劣势则在于:时效性短,过期报纸容易被弃置;阅读强制性小,容易被读者跳过;无法对文盲产生动员效果。

三是特定读者的杂志媒体。杂志的时效性长,文章篇幅大,扩大和深化了动员的传播效果。杂志的特定读者群更明显,针对性更强。印刷比报纸精美,感染力强。但是杂志的出版周期长,定稿和截稿期限严格,印刷复杂,灵活度差,而且限于其版面、发行频率与发行量,难以造大声势。

四是全天候式的广播媒体。广播媒体动员使信息内容和传播程序简化,传播的完成速度最快,最具灵活性,可以瞬息调整内容。广播动员在时间上全天候式的,听众几乎是全民性的,覆盖面远大于报纸。广播节目制作简便,费用低,投入的人力少也是一个显著的优势。但是广播有声无形、不易被查存。

五是高速互动的网络媒体。网络传媒重塑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结构模式,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式的特点,为大众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利用网络动员,可以集成传统的四大媒体动员的优势,而且还有成本更低,更易统计,更易反馈的优势。网络传媒的劣势是容易受到网络条件的制约。


三、人口普查的政府动员工作难在“动静结合”

人口普查是围绕人口开展的普查。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

人口普查普查对象的“动”是必然的、绝对的。普查对象的“静”是偶然的、相对的。由于人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出生、死亡、迁移、流动等等,人户分离、流动人口、多处居住人口等现象加大了普查的难度。

政府动员的主要方法:一是发挥组织动员、政策动员的联合作用。通过政策动员出台相应文件,联合民政、公安等部门共同开展普查政府动员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发挥媒体动员工作的宣传作用。在火车站、广场、大型商场这些流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做好媒体动员的宣传作用。通过全面发挥组织动员和媒体动员对普查的促进作用,让普查对象变被动为主动,以解决流动人口、出生人口以及死亡人口不易普查的难题。三是在市场经济下,建议各级普查机构从实际出发,在开展政府动员工作中,一方面通过政策动员、组织动员,为筹集资金做好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政策动员、组织动员需要资金较少的优势,做好动员工作。


四、政府动员还应该注意的问题

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动员的角度需要不断调整,在普查动员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以人为本,开展普查工作

政府动员采取的工作方式杜绝生搬硬套,要做到因人而异。根据动员群体的年龄、性别、所在的地理特点等,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宣传,而不是生硬的照搬照抄。比如在农村地区开展的普查要充分利用农村集市、村委会这个平台,使宣传工作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在城市开展的人口普查,充分借助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这些平台。

动员内容和角度避免曲高和寡,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百姓、农民的角度,做到宣传形式恰如其分。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普查宣传,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工作。宣传活动讲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形式主义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浪费。

2、依法普查,做到应统尽统

切实做到应统尽统是对普查的基本要求。在政府动员过程中,需要依靠法制的手段和保障,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全面和客观。

一是提高普查人员的统计执法能力。把普查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普查人员自身的统计法治意识,提高普查人员依法普查能力,做到“依法普查”。

二是树立普查对象的统计法治意识。通过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从责任和义务的角度,让普查对象知晓参加普查的必要性,了解普查人员对其提供的信息负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消除普查对象的心理疑虑,做到普查对象的“应统尽统”。

三是加强普查对象的统计基础工作。在普查过程中,运用法制化手段,提高基层统计人员对普查工作的认识,做到持证上岗,健全统计台帐,夯实基层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全面。

3、全面统筹,把握三个关键时期

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全面统筹。在普查政府动员工作的时机选择上,要把握好三个关键时期。这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清查阶段、倒计时100天、登记冲刺阶段。在开展这三个阶段的动员工作时,还要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避免各类宣传活动走过场,耗费人力、物力。

在清查阶段,打好动员基础。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依靠各级政府加强对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经济普查,并根据经济普查的各阶段工作进程,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

倒计时100天,全面开展政府动员。离正式普查登记时点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这时政府动员工作要全面铺开,做好各个层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召开宣传工作的专题会议,全面开展政府动员工作。

登记冲刺阶段,开展重点宣传活动。登记冲刺阶段的宣传工作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的深入推进,同时针对性也更强。主要是对于一些还没有参加普查的普查对象进行重点宣传,在这个时期需要动员所有力量,可以选择开展各个层级的宣传动员高潮月、高潮日活动。


五、政府动员方式的革新

伴随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科技进步,政府动员的手段逐年发生深刻的变化,政府动员的环境将会大大改善和提高。

1、通讯变革带来动员新渠道

随着通讯产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网络、媒体、信息平台等沟通渠道不断被运用和普及,普查工作的运作模式也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梯。程控电话、互联网的推广普及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科技进步带来的深刻改变也必将直接改变未来政府动员的手段:社区宣传栏正在逐步被电子显示屏取代,手机和互联网的紧密结合正在逐步深入,这些变化都将为政府动员方式带来一场变革。

2、统计影响力提升动员软环境

通过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全新服务观,切实将统计服务由过去重点为领导服务向为领导和社会各界服务并重转变。通过提高、提升统计基础工作,加快网上直报统计行业的覆盖面,真正抓好统计源头数据和台帐资料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和权威。通过对统计服务品牌的创新、创优,将提升政府动员工作的软环境。

3、电子政务带来动员新格局

伴随电子政务的不断推广和革新,推行统计、工商、技监、税务等多个部门联合登记的“一表制”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将是众多部门的共同诉求。通过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网络平台,建立、健全统一的地区单位企业名录库总样本框,为各部门登记资料搭建关联之桥,政府动员也将拥有崭新的格局。

(作者单位:北京门头沟区统计局、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