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71775/2025-8961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集士港镇 发文日期: 2025-01-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集士港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5-01-22 13:52 来源:党建综合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24年,集士港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细落实省市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要求,更好发挥了法治建设对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总体情况

(一)全面强化党建统领,法治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定期召开党委会议,针对集士港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大决策以及大额财政资金使用等有关事宜进行集体讨论、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坚决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及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纳入个人年终述职报告,全年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5次。始终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专题讲座、学用结合等形式,持续加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举办法治建设能力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以“加强依法行政”为题进行集中授课,组织各部门业务骨干、综合执法队员共计40人参加,结合拆除违法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夯实工作人员解决多发、常发、新发矛盾问题的理论基础。制作《行政行为数据统计清单》《法治海曙考核责任清单》,加强相关科室对法治建设的理解和重视。

(二)全面强化规范执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优化。深化隐患整治,守牢平安底线,开展重点行业安全检查,累计排查重点“六类企业”300余家,整改隐患7000余个,小微园区(厂中厂)规范化建设通过验收52个。丰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抓手,赋权事项实施率达32.24%,通过计划牵引任务瘦身、全案回顾复盘分析、繁简分流高效办案,实现普通程序办案时间从20天缩短至5天。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年共办理简易程序案件728个,普通程序案件487个。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出“白名单”免检、“入企一站式”服务等新路径,目前,已有74家市场主体纳入白名单,完成25家企业“一站式”指导检查,有效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推动“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执法事项落到实处,运用好提醒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方式,以“温馨提示”代替“刚性罚单”,今年来,下发温馨提示122件、提醒教育197人,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相关改革经验在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

(三)全面强化平安法治,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全年共计调解案件653件,涉及金额843余万元,着力将纠纷化解在萌芽、平息在基层。打造“集仕共说”矛盾调解2.0版,借助心理咨询社会组织力量,开展重点人员评测画像、管理预防。强化部门联动,筑牢反诈骗、防溺水、保安全的法治防线,成功劝阻金额137.6万,追回诈骗金额150万。推出含有17节课程的“普法自选菜单”,已开展法治专题宣讲约20场,惠及2000余人。发挥法治文化阵地作用,以“沉浸式”学法体验,提升辖区群众法治素养,平安法治体验馆不断发挥作用。加强普法惠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集士港梦创园区被选为产业合规点,集士港商会被授牌首批“宁波市行政执法监督观察站”。强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为辖区群众持续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四)全面强化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机制不断规范。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5件、政协委员提案 1 件。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公开工作体系,主动在网站公开镇财政预算、决算等信息132条,依申请公开信息23条。积极应对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全面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准确把握争议焦点和诉讼请求,主要领导依法出庭,充分做好应诉工作。联合区依法治区办、浙江万里学院,共同制定全市首个《海曙区乡镇(街道)违法建筑拆除工作指引》,梳理归纳执行主体及职责,明确查封、扣押、拆除等程序环节,规范查封施工现场决定书、强制拆除决定书等6份文本格式模板,现已全区推广。打造合法性审查规范工作体系,全年累计审查各类事项79件,实现“应审尽审、应备尽备”,进一步推动合法审查工作向村级延伸,引导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分、集体产权改制等事项必审,累计审查涉村合同150余件。

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还有三方面不足:一是法治意识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入,易导致工作被动。二是法治能力不足。部分拆迁事项的背后都有“北京律师”参与,对工作人员的法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征地拆迁、行政强制、政府信息公开等领域的法律风险仍然存在。调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调解员往往陷入“能说不会写,能写不会说”的困境。三是普法实效不足。普法工作主要依托设置摊位、开展讲座、挂标语等形式开展,群众参与度较低,没有形成双向的互动关系,造成效果不佳。

三、2025年法治政府工作

(一)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机关干部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举办法治专题培训班和法治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机关干部的法治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保障政府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二)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针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反映出的程序或者实体问题,加大研判力度,杜绝类似问题反复。升级打造权责更明晰、指挥更高效、执法更有力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体系,理清用好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实现行政执法事项精准赋权。不断提高调解成功率,对首次未调处成功的纠纷进行案情复盘,酌情开展“再调解”。

(三)打造普法宣传精品工程。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突出抓好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普法教育。做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发挥“法治带人”“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加强以案释法工作,推进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深度结合,大力提升法治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