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9462270/2025-82974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文日期: 2025-01-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1-15 15:49 来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综合执法部门职能调整起始之年,也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关键一年。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以行政检查计划统筹为突破,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效,赋能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

(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一是调整工作职责。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求调整职能,将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城市管理职责划入区住建局,加挂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牌子,明确履行统筹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协调制定和督促落实全区行政执法年度工作计划、依法行使综合行政执法职权等法定职责。二是优化勤务机制。强化执法主业主责,在“局领导联系、中队领导包干、网格队员落实”的网格勤务机制基础上,优化中队值班勤务机制,通过科学统筹排班将执法力量向夜间倾斜、向清晨覆盖,实施夜间“单中队常态化巡查+多中队临时联动整治”,实现24小时执法。三是优化考核机制。围绕年度任务和职责变化,聚焦行政执法本职业务,研究修订《2024年基层中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及细则》,更加突出执法办案质量、执法协调成效、队伍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精准有力开展考核督察,内容从中队环境、路面秩序到执法办案,从昼间、夜晚到双休日、节假日,实现全空间、全时间覆盖。

(二)以计划统筹为突破,提升执法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统筹全区行政检查计划。建立“年计划、月安排、周执行”机制,开展全区行政检查计划统筹工作。全年共收到全区各类行政检查需求194件,部门结合需求形成检查计划118个,通过区综合执法指挥中心整合为66个,协调增加35家单位参与联合检查。梳理市场主体“白名单”603家,减少入企检查计划,提供“预约式”行政指导服务,实现“事后处罚治标”向“主动预防治本”的转变,7月实行以来,共开展上门“预约式”指导服务170余次,电话、微信指导140余次,消除执法风险点190余个。2024年,全区开展行政检查20385次,同比下降35.1%,双随机抽查占比94.19%,减少企业干扰8460次。二是规范行政检查过程。统一检查标准,对商业综合体、菜市场等6类领域建立统一检查清单。推行“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管“一件事”,实现多部门综合监管、综合施策。推进“亮码检查”工作,确保检查过程线上留痕,亮码实施以来,第三、四季度我区“亮码检查”率达99.65%。推行行政检查“预告制”,将检查时间、内容、标准等提前告知检查对象,3月实施以来,已预告被检查对象600余次。合理利用责令改正、批评教育、不予处罚等手段精准纠正问题,全区监管纠正率32.83%。三是打造助企服务亮点。持续推广“简案快办”模式,推动基层减负并减少对企业干扰,入围全省2023年度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4月,全省“简案快办”集中调研会在我区召开,该经验做法在全省综合执法系统推广。统筹多部门创新打造“海信服”信用服务平台,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落实“三书同达”制度,解决企业被行政处罚后对信用影响风险意识不强、信用修复平台多、修复流程复杂等问题,重塑企业信用形象,为企业发展增信赋能。

(三)以依法行政为关键,推进重点领域执法、重大民生保障。一是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实施执法公示制,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运用。通过执法案卷评查、执法视音频记录抽查、行政执法考核评议等方式,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开展各类形式案卷评查10余次。2024年,全局共办理简易程序案件5025件,普通程序案件6569件,罚款金额总计828万元。加强与其他执法部门沟通交流,提高移送案件办理水平,接收移交案件204起。稳步推进执法事项覆盖,积极拓展新领域案件,目前领域覆盖率为73.08%,事项覆盖率为14.79%。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执法。紧盯重点领域,加强专项执法。强化民生领域执法,查处垃圾分类案件972起,罚款人民币17.88万元;涉犬案件578件,罚款2.28万元;抄告违法停车34352辆。强化生态领域执法,查处建筑垃圾案件534起,罚款163.37万元;涉水案件304起,罚款25.63万元;秸秆焚烧案件65起,罚款金额1.98万元;噪声污染案件12起,罚款19.22万元。强化安全生产执法,查处燃气案件321起,罚款46.48万元;查处违法建设案件52起,拆除违法建设105处,累计拆除面积153616平方米。三是推进重大保障活动。做好中央环保督查保障,建立工作专班和联动工作机制,针对督查组下发的5份主办件、4份协办件问题线索,开展现场督导,推动问题整改,并做好举一反三,做到问题发现一处、整治改善一处、长效巩固一处。做好世界佛教论坛活动保障,以千年古城风景线、重要节点、交通场站、重要枢纽、接待酒店等点位周边为重点,围绕“一跨六乱”、停车秩序、油烟噪声等重点内容,共排查整治各类问题670个,及时完成区专班下发的5件任务单。

(四)以党建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打造执法铁军。一是加强政治建设。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一议题”制度,积极开展“周二夜学”、“学习强国”学习。以“曙综在前”优秀机关党建服务品牌建设为契机,以“党建红”引领“综执蓝”,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和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史迹陈列馆和红色教育基地、“讲最美综执事 做最美综执人”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二是加强培训培育。紧密响应执法改革需要,建立常态化标准化培训体系,组织开展队伍建设、执法业务等各类培训12次,参加人数1500余人次。加大青年干部培养力度,开展青年干部“风采大展示,素质大比拼”、90后青年干部座谈会等活动,积极选拔后备干部。加强典范培育,开展季度“曙执标兵”评选活动,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良好氛围。通过首案分析、“最佳案例”评选等形式,推广“教科书式”执法案例。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作风纪律大整顿”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局党委书记带头讲纪律党课、“以案为鉴”交流研讨、“90后”青年干部集体廉政谈话、队伍建设调研、干部廉政承诺和资格证书摸底排查等工作,进一步筑牢清廉堤坝。结合“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机制,推动巡视巡察整改抓到底。5月,按照区委部署,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工作,深化整改成果运用。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全面深化之年,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新格局成熟定型的决胜之年。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紧扣“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主题,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效,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更加主动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一是涉企执法检查再规范。推动各部门精准编制年度执法计划,做到计划外无检查,确保达到年度计划检查率85%以上的省级标准。推动各执法部门统筹整合检查计划,对临时检查任务较多的执法部门,要求其提前梳理形成安全生产排查、重大节假日排查等重点监管场景清单,制定“临时性、突发性、指令性”任务检查预案,减少检查次数。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抓好事前执法服务,组织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座谈会,倾听企业问题困难、意见建议,全面推行“预约式”指导服务,有效帮助企业消除经营风险。抓好事后整改帮扶,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明确罚后整改标准、步骤,联合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消除违法状态,持续推广“三书同达”机制,扩大“海信服”品牌影响力,完善信用修复联动机制,及时帮助企业消除不良影响。三是镇街执法队建设再深入。对镇(乡)街道执法队组织架构、支部建设、工作职责及运行体系等内容加强指导,加快推进镇街执法队硬件和办公场所升级改造。做好赋权事项调整工作,将“综合执法部门有日常巡查职责、镇(乡)街道有需求、监管部门力量较弱”的执法事项精准赋权,推动赋权镇(乡)街道提高履职主动性,围绕赋权事项实施率和领域覆盖率,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四是指挥中心建设再提速。推进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按照有平台、有机制、有人员、有实战运行“四有”标准,加快整改落实,推动提档升级。健全线索分派、态势分析、联合会商、争议处置等运行机制,有针对性地拓展功能,形成工作闭环。注重实战实效,提升运行效果,确保高效指挥。

(二)更加有力落实重点领域执法,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是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深化拓展“执法进小区”工作,明确“进什么、怎么进、查什么”等标准,切实发挥综合执法力量解决小区治理难题,确保“进得去、做得实”。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违法建筑等重点领域专项执法,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整治成效。二是优化基层治理手段。建立规范化综合治理模式,针对菜场、学校、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打造执法监管“一领域一样板”,明确每个领域执法监管内容、标准、规范,同时建立“属地街道+监管部门+运营单位”多元化治理机制,打造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协商平台,定期组织各方代表就基层治理热点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形成治理合力。三是细化服务管理举措。探索外摆经济2.0,支持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推出优化周边道路停车泊位、规范停车收费等举措,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机制,提升城市“烟火气”。完善犬类管理工作,在打击不文明养犬、加强收容所日常管理基础上,开展“线上外宣平台+线下领养活动”,缓减收容压力。

(三)更加自觉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执法办案责任制,严格实行“分级审核、层层把关”的案审制度,加强执法案卷评查,开展日巡查、交叉查,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作用,加大律师在重大案件审核、新划转案件办理等方面参与力度,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二是健全法制审核机制。对简单案件,探索“简案快审”模式,由中队进行审核;对重大、疑难、复杂、新型案件,组建案件复审组,在提交集体讨论前进行复核审查,提升审核效率。加强法制审核人员业务培训指导,采取科室挂职、实地指导、交叉审案、案件大讨论等方式,确保每个中队至少有1名队员具备法制审核能力。三是落实普法宣传责任。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融媒体”普法平台,把法治宣传教育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日常高频执法事项,结合“三书同达”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法律意识。

(四)更加积极完善执法培训监督体系,全面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一是抓实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重点突出“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理念、新型领域事项等方面内容。开展案例分析研讨会,组织基层办案能手讲解办案要点,分享办案经验,“面对面”答疑解惑,实现执法人员办案效率、业务能力双提升。落实跨区域交流培训工作,开展综合执法“跨区结对、改革汇智”共建交流互鉴。二是抓好督导考核工作。创新督导方式,用好数字化手段,做到“无感评查、精准督查”,定期“必查科目”督导和随机“抽查科目”督导相结合,在减少基层负担同时,精准发现、解决问题。加强对执法行为、办案情况等执法业务全过程督导,避免执法争议。积极发挥考核引导棒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抓牢执法队伍基础。做好镇街执法队营房建设,加快推进办公场所升级改造。深入开展“五化争先”(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融合一体化、治理现代化)工作,做好执法装备、执法服装、执法车辆等日常规范管理工作,落实执法人员意外保险保障。

(五)更加坚定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执法队伍铁军形象。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业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学习教育和中心工作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打造基层党建新品牌。在各科队挑选素质优秀、能力强的基层监督员,集中展开业务培训。二是强化队伍梯队建设。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优化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选拔、一般干部交流。进一步实施“青蓝人才”培养工程,构建年轻干部“选、育、管、用”梯次培养全链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有担当、能成事的年轻干部队伍。对接编办,加强和规范编外人员的管理。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把严守纪律规矩体现在日常监督之中。进一步发挥直属机关纪委作用,加强教育警示、监督制约等,将风险防控前移。进一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提升队伍良好形象和精神面貌,合力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