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定波宁,沧海初曙。千年海曙,山水形胜、钟灵毓秀,群贤辈出、名人云集,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泱泱三江水到潺潺六塘河,从延绵的四明山到玲珑的独秀山,从唐代的天封塔到宋代的月湖,从元代的永丰库到明代的天一阁,从浙东学术文化到博纳兼容的商帮文化,从王安石、史浩、王应麟、张苍水、万斯同到全祖望、赵叔孺、袁牧之......千年海曙有着数不胜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就像一座丰富的矿藏,等着我们去寻访、去挖掘。即日起,海曙区全媒体中心联合海曙区社科联推出曙哲社科视窗——“读千年海曙”系列文章,带您走进千年海曙,回味城市历史,探寻宁波城的生命印记。
△20世纪20年代药行街旧貌(来源网络)
宁波城内有一条叫药行街的老街。东起江厦街、灵桥路口,西至解放南路,中与开明街十字相交,全长1028米,是城区主要街道之一。早在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宁波建城时,药行街就是交通要道。据永乐《宁波府志》记载,药行街当时称砌街。乾隆《鄞县志》称其为三法卿坊街。1928年改名为药行街。
据《鄞县通志》载,清咸丰、同治至民国间,宁波的中药材行业盛极一时,药行街上有药行、药店58家,主要经营中药材,药业从业人员达500余人,为全国中药转运聚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这些药行中最为有名的是元利药行、懋昌药行和恒茂药行三家。药店则云集了慎德堂、全生堂、明德堂、大乙堂等多家药店。这些药店除了产销优质的药材之外,还擅长市场营销。大乙堂的全称是大乙齐国药号,药号在广告中多次申明对于一些手头不充裕或未带有零钱的顾客,能给予方便。西乡、东乡进城抓药的农民还能付费享有送药服务,顾客如有煎煮的需求,大乙堂专门聘用了煎药工人。
△药皇殿正门(来源网络)
药行街药材生意的兴盛,带动了不少下游产业的发展,这些下游行业中以木器制造业最为重要。宁波传统工艺中,骨木镶嵌、圆木制作等技艺颇负盛名,由此产生了宁式家具。清末以来,千工床、果篮、木柜等宁式家具还得到了国外商人的赏识,出口到了国外,在海外的世界博览会和国内的南洋劝业会上,宁式家具也备受好评。药行街上的木器家具商店也因药材商人居家、药店装修的需要,有了最初的市场。清光绪年间(1875-1908),药行街上就已有祥记、老富顺丰记、祥泰等多家木器商行。宁波城内外的老百姓在药行街有时买药之余,也会置办一些木器以供家用。
△药行街(来源网络)
在药行街上的药材商人越来越多,如何相处成了难题。好在中国古代同行之间倡导良性竞争,故而有建立行业公会的传统。药行街的商人们在相距不远的咸塘街择址修建了一座同业会馆,称为药皇殿。顾名思义,药皇殿是祭祀药皇神农的殿宇,药商们在此共同祭祀自己的祖师爷。除此之外殿内还有协同议事的场所,每逢约定好的日子,药材商人们就聚集在此,商讨行业内的大小事项,约定行业内的有关规约。
这种行业公会营造的会馆在宁波不止一处。就在离药行街、咸塘街药皇殿只有10分种路程的战船街就有一座钱业会馆。
△钱业会馆
战船街就在三江口的海曙一侧,整条街巷不长,却因为钱业会馆而声名大振。战船和钱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不是因为造船需要钱,而是在于宁波钱庄商人的选择。战船街旧时叫做船厂跟。船厂跟的名字或许更能令人理解,这里自宋以来就是朝廷营造战船的所在地。历史上,宋代的漕运船、使船、海防船都有不少在此打造。宁波所造的海防船称为鱽渔船,这种船只在风浪较小时,因其体积较小,颇能乘便。元、明、清三代,战船街一仍其旧,是中国古战船的建造重镇。正因如此,在晚清北洋水师选用进口军舰之后,战船街的造船业一落千业,有了不少的空地。此时宁波钱庄业商人已不满足于江厦街上狭小的滨江庙公所,而在1923年购买了战船街上的旧屋,花了3年的时间,修建了这座钱业会馆。
△钱业会馆中院(来源网络)
在不少文献中,宁波钱业会馆往往被誉为“独一无二”。要知道,钱业会馆、钱业公所在全国并不少见。大江南北,湖州、绍兴、上海、扬州、杭州、南昌、北京、开封、湘潭、苏州、景德镇、芜湖、无锡、安庆、九江、武汉、温州、衡阳、天津、大连等地都有钱业会馆,甚至连苏南的大型市镇盛泽都有钱业会馆。为何宁波钱业会馆是独一无二呢?
因为宁波钱业会馆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最为完整的钱庄业会馆。目前,中国的钱业会馆建筑中有留存的只有宁波、湖州、绍兴、扬州四家,其余钱业会馆主体建筑已被拆除、焚毁或炸毁。扬州的钱业会馆建筑如今改作工商所,建筑已是面目全非,绍兴的钱业会馆自1948年后长期作为学校,如今虽已完整修复,可也是物是人非。湖州的钱业会馆保存相对完整,并且建筑面积、占地面积还比宁波钱业会馆稍大,可在20世纪60年代,湖州钱业会馆中主体建筑多数被拆毁、改建,1988年才完全修复。宁波钱业会馆在百年风云中只有第一进的戏台被毁,其余皆是旧物,故而其保存最为完整。正因如此,绍兴钱业会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州钱业会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钱业会馆则在2006年就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业会馆钱币展陈(来源网络)
宁波钱业会馆诞生了一个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划时代的制度”。旧时全国各地的钱业会馆不少都有钱业交易、议事的功能,此外长沙钱业会馆因身处市内福禄宫中,还兼有财神庙的功能,大连钱业会馆最初则是日本殖民东三省的金融工具。总体而言,这些钱业会馆的功能未超出传统范围。宁波钱庄业在清朝已走向繁盛,钱业市场从本地向上海等地拓展,涌现出了秦润卿等知名金融家和天益号、元益号、衍源号等大小钱庄数百家。为了更好地协调这些同业的关系,宁波钱业会馆颁布了《宁波钱庄业营业规则》,规定了宁波钱庄业的营业规则、营业范围、行市、利息、往来办法、挂失等手续、拆解办法等,其中有两个字“过账”最为重要,因为全国钱庄业只有宁波钱庄运用此制度。过账制度有点像现在支付宝的信用金融服务,实际是用钱庄信用担保的一种汇兑制度。清中期以后,宁波钱庄业已十分发达,有时往来交易之间账款数额巨大,巨大的账款如果用银两当面交易,恐怕动辄数万的现银,任何客户、钱庄都觉得携带不便。于是宁波的各大钱庄决定通过汇票的方法进行转汇。凡需办理大额交易业务的客户,不必费力带着银两,而是在某家钱庄中携带账簿、经折、庄票或钱庄间主人事行联络好的信札,带好这些东西前往目标钱庄汇兑即可,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反过来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宁波钱业会馆目前已改建为宁波钱币博物馆。1986年宁波钱业会馆产权移交于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分行,并启动钱币博物馆的建设。1993年宁波钱币博物馆正式筹备常设展览,并于次年正式开馆。开馆伊始,宁波钱币博物馆就开设有“历史货币专题陈列”,成列了殷商时代至当代的中外货币,展现了中外货币的发展历史。2007年以来,宁波钱币博物馆又基于宁波作为海丝古港和红色革命根据地(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征集了一批红色货币和日本、越南、韩国等海丝沿线国家的货币。
风云激荡,百年变革。从药行街的盛衰到钱业会馆的创设,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士族的力量在削弱,而新兴的工商业者、手工业者和普通市民日渐成为城市的主角,走向宁波的下一个世代。
摘自《浙江文史记忆丛书——海曙卷》
编辑:王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