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热”面孔丨烈日下的采访更有温度
时间:2024-08-14 17:12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立秋虽至,高温“炙烤”模式却丝毫未消。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第一时间将新闻报道出去,准确记录和获得最真实的信息,他们在烈日下奔波,采写了一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好新闻。

7.jpg

今年是张昊桦成为一名记者的第8年,对他而言,在最热的时候外出拍摄新闻,已经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今天要去龙观乡拍光伏工人,所以早上六点多就起床了,毕竟高温天气要躲着太阳干活。”8月6日上午7点半,张昊桦已经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前往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开始一天的采访工作。

“高温天气,光伏电站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容易出现问题,光伏工人为了确保电站能在高温中稳定运行,就需要定期清洁光伏组件的表面,减少灰尘和污垢的积累,以此提高光伏组件的透光率。”张昊桦向随行同事解释道。

“张老师真厉害!”面对同事的夸奖,张昊桦只是笑笑,“做新闻,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

3.JPG

到达现场,张昊桦与光伏工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后,迅速调试好无人机,准备开始拍摄。别看他年纪轻,选角度却非常老练。拍摄过程中,张昊桦紧盯着手中的遥控器,不时调整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确保能够捕捉到最真实的画面。

作为一名记者,张昊桦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在视频拍摄中既要当导演,还要当拍摄者,后期剪辑还要仔细斟酌,看到自己做出的视频受到大家认可时,自己有说不出的成就感。“为了拍摄到最好的画面,经常需要在烈日下拍摄半个小时以上,设备常常被晒得烫手。

2.JPG

除了操控无人机进行高空拍摄,张昊桦还手持摄像机,穿梭在田间地头,与农户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养鸡的地方可以带我们去一趟吗?”“这个西瓜的画面可以再拍一下吗?”尽管室外的地表温度直逼60℃,张昊桦却依然一遍一遍地进行拍摄。“张老师,我们还要去棚内拍吗?”随行同事有些吃不消,“要!我再进去拍一次!”张昊桦擦了擦眼角的汗,让同事在阴凉处休息,自己便随即拿起相机,走进了另一个大棚。

3ebc95677f5f9bdef29b7c3b08bc4689_resize,w_1200.jpg

5.jpg

夕阳西下,一天的采访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张昊桦还不能休息,他马不停蹄地导出素材,编写稿件,上传平台。“新闻有时效,要第一时间编写。”

“我皮肤白,不容易晒黑,但是自从当了记者,朋友们都说我黑了好多。”张昊桦说,干一行,爱一行,采访过程中,让他体会到各行各业的不易。

其实,像张昊桦这样坚守在一线开展工作报道的记者还有很多。入夏以来,区全媒体中心记者兵分多路走近高温下的劳动者们,近距离采访记录他们在高温下劳作的场景,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事实上,记者也是在高温天气下坚守的户外工作者。

微信图片_20240808083423.jpg

微信图片_20240808083432.jpg

微信图片_202408080834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