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72330499/2024-86409 组配分类: 人大建议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7-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5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07-17 16:51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李苗静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海曙区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海曙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的第45号建议《关于完善体育设施更好促进全民健身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加快基层体育场地建设。2017—2023年,全区新建乡镇文体中心2个、体育公园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5个、小康体育提升村40个,百姓健身房49个,提升登山健身步道200多公里。2024年,将继续在海曙区10个镇(乡)街道的23个村(社区)建设涵盖体育设施进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国球进社区(进公园)等23个项目以及提升150公里的健身步道项目,实现全区点状式体育设施布局场景。

二是均衡规划体育设施布局。目前,《海曙区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正在编制中,该《方案》是区级层面特定领域的专项规划。规划原则包括落实市、区级重大设施,统筹布局全域体育设施。结合海曙实际,合理明确体育设施的分级分类配置体系,并相应明确不同级别设施配置标准。完善“15分钟健身圈”的设施布局,使得健身设施便捷可及。下步,我局将积极与区自然资源规划局相互配合,做好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工作。

三是提供差异化体育设施供给。在城市未来社区创建中,“活力运动健身”作为未来社区健康场景的内容之一,将因地制宜在15分钟步行圈内配置健身场馆、球类场地等场所设施;5分钟步行圈配置室内、室外健身点;合理设置室内外安全游戏活动设施。如已创建完成的雄镇未来社区,在室外,改造南塘公园老幼活动区,打造南塘有戏、平疫广场、老幼共享三大空间,把雄镇历史、南塘文化等融汇其中,打通南塘河环线健身步道。在室内,新建百姓健身房、瑜伽室、舞蹈室等体养空间,推出广场舞、柔力球、健身气功等训练课程,并定期组织比赛,以赛促训,调动居民积极性,形成体养融合闭环。

四是资源整治实现信息共享。将全区基层体育设施及时接入到浙里办——浙里健身的平台内,市民可以在平台上的体育场馆提供信息查询、预约订票、一键导航等服务。同时在未来社区改造中,强调充分发挥CIM平台作用,建设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如已创建完成的郎官未来社区,从区块协同到场景集成,打造基层自治新系统,上线“郎官未来通”小程序为居民开启数字化智慧新生活,使居民通过手机服务端实现社区新闻“一键通”、公益任务“一键抢”、日常应用“一键达”,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五是建立体育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我局按照省里要求,对于新建的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在场地明显位置设立标识标牌,标注场地管理单位、管理人、报修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同时设置体育设施码,市民通过浙里办扫码进行一键维修上报,另一方面,我局委托第三方对于体育设施进行不定期的巡检,对于到期、损坏的体育设施进行及时维修、更换,确保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

六是推行可持续性运行模式。未来社区开展建设模式创新,将运营思维整体贯穿到规划、设计、建设全生命周期,明确投建管运相关主体并说明具体举措。合理配比不同的主体,结合公益性,普惠性和经营性三种业态,使社区各场景得到可持续运营,解决邻里互动的活动场所,实现就近活动、就近创业和社区内提供建立社区服务机构的问题。例如社区运动空间,运营提前介入,采用市场化和社区普惠共存的模式,既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又实现商业运营的良性运作。如已创建完成的五江口未来社区引入第三方孵化机构和组织,挖掘社区达人、社群社团组织,引导社区共创者们打造“多元参与、多元服务、多元宣传”的“社区营造”模式。在地组织引力联盒成功举办了社区羽毛球友谊赛、羽毛球公益课等五江口特色品牌,让居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社区运营共享、共治、降本、增效。通过提升改造社区闲置公共空间,引聚客流形成具备商业活力的氛围,进而为社区运营提供造血功能。如此次改造的羽毛球场馆,就是在基于居民需求的前提下,招引专业服务商,用租金收入“反哺”社区;其次,建立“吾家积分”运营机制,面向居民开放代币商城、志愿者商城两大线上应用,以服务换取代币、用代币兑换第三方产品,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实现社区运营的共享共建、降本增效,尝试实现社区的可持续性运营。

以上是我们对您建议的回复,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希望您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