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72330499/2024-86408 组配分类: 人大建议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7-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8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07-17 16:48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占慧杰代表:

您在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的第168号建议《关于数字赋能传统文化提升海曙影响力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海曙区积极打造演绎新场景的都市文博区,依托海曙历史文化资源,以文旅赋能城市创新发展的视角,努力探索都市文博区实施路径,推动数字赋能传统文化提升海曙影响力。

一是突出调查研究明路径。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围绕都市文博区建设,主持实地调研和专家讨论,带队就文博区目标内容、评价体系等工作,赴省文物局进行专题对接,全力争取海曙作为全省文博强区首批试点资格。邀请同济大学专业团队,制定《海曙区都市文博区发展规划》,明确“千年海曙、文博新都”的目标定位;邀请行业大咖和青年代表,召开不同类型的都市文博区发展建设研讨会,梳理可供探索的方法和路径;组织21家文博单位成立了海曙区都市文博联盟,探索建立智慧共享、资源共建、活动共办的联合推进机制。

二是突出资源载体强集聚。推动宁波灌溉遗产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累计投入770余万元,完成文物建筑修缮项目22个。导入潘公凯艺术工作室等大师资源,打造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孙传哲邮票艺术馆、卢绪章生平事迹馆等一批特色文博场馆,推动“宁波甬城历史文化研究所”等社会力量参与场馆运营,不断提高场馆运营水平,莲桥名人文化馆群获评市文博空间创新运营示范基地,今年以来,区属文博场馆参观人次达82万人次。依托15分钟品质文化圈建设和“文艺赋美”等民生实事工程,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社区级文化新空间,郎官驿创意社区入选市级十大文旅潮流新地标。

三是突出赋能产业促融合。将文博资源融入外摆经济,发放文旅消费券400万元,鼓楼“春YUN盎然”春日造物集、城隍庙“红墙”市集、南塘“奢野潮集”集聚大量人流,鼓楼沿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南塘老街创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强化产业政策引导,支持“永宁巷一号”开放式文化街区建设,引入蓝梗喜剧、黑匣子胶片实验室等一批重要文化企业,文旅市场主体增速达20%。推出书法甜品、麻将糕点、鼓楼冰淇淋等特色文创产品,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盏茶一周礼”入选市级十大最具设计创新文旅商品。全省文博事业发展指数排名进入前五,非遗保护发展指数排名首次进入前十。

四是突出活动效果优体验。与旅行社和旅游专业学院合作,深化“微游明州罗城”活动,提升“宁波根脉子城之旅、骑游六门罗城之旅、千年古港海丝之旅、诗画月湖书香之旅、风雅古今老城之旅”等5条文博线路的体验感,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举办“在海曙·游文博”“在海曙·拍文博”“在海曙·讲文博”“在海曙·赏文博”“在海曙·享文博”等5大系列文博体验活动,组织各类文博展览和活动80余场,推出都市文博区手绘打卡地图、导览手册,探索夜游博物馆、博物馆+咖啡、博物馆+沉浸式演艺、博物馆+特色图书和“寻·见月湖”等都市文博定向打卡等引流模式和体验方式。

五是突出宣传推广塑品牌。利用宁波国际旅游展、市民旅游日、旅游直通车、百城千车万人游宁波等平台载体,通过设置“海曙都市文博区”专题展区,不断拓展海曙都市文博区宣推平台。加强与知名博主的合作,推出“漫步罗城”系列短视频,共计发布视频和图文宣推40余条,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曝光量达720万次,获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腾讯视频首页和微博官方推荐。以海曙都市文博区为内容的主题活动被《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

下步,我们将依托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在贯通古今的思考谋划中,进一步厘清都市文博区建设路径,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构筑与“海曙创造、海曙美好、海曙品质”三大品牌契合的多元城市聚场和城市业态,打造文物会说话、街区可漫步、街巷传物语、历史可回望、生活可体验的都市文博生态,促进人才集聚、科技回归、产业迭代,推动数字赋能传统文化提升海曙影响力。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 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