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72330499/2024-86406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夏柯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文博事业的关心!您在区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交第88号建议《关于加强海曙区全域博物馆群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海曙文博资源丰厚,历史文化街区集聚,是浙东文化、书香文化、海丝文化、水利文化、红色文化的主要承载地,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博物馆建设不断推进。1994年11月,全市首家国有博物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成立。2022年7月,海曙区博物馆事业单位正式设立。2023年5月,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实现区属国有博物馆场馆的零突破。二是老城区博物馆数量优势明显。目前,明州罗城范围内共有类博物馆24家,其中国有博物馆8家,非国有馆16家。在4.27平方公里的宁波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内,每万人拥有博物馆的密度远高于国内同类城区,“集聚焕彩”效应初步显现。三是博物馆种类丰富多元。目前,我区博物馆建设发展呈现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有馆为主体、民办馆为补充的特点。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行业主题馆等多元并存,协同发展。各类博物馆植入名人文化、非遗体验、当代艺术、文化体验等项目,形成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构建海曙特色博物馆体系。依托丰厚的文博资源和自然禀赋,打造“一核两群三带”的全区博物馆体系。“一核”即明州罗城;“二群”指环月湖博物馆群和四明山博物馆群;“三带”即沿“大西坝-西塘河-望京门”“它山堰-南塘河-月湖”“横街头-中塘河一望春桥”三条文化带,布局各类博物馆、非遗馆、美术馆、艺术馆、名人馆等场馆。通过政府大力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突出都市文博区品牌,全覆盖高标准打造“博物馆之区”。
扎实推进环月湖博物馆群和四明山博物馆群建设。在老城内,一方面要以名人文化、书香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利用环月湖文保建筑群,规划部署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环月湖博物馆群,谋划建设宁波名人馆,以传播宁波的千年文脉和先贤名人。另一方面要尽快启动天一阁博物院新馆和月湖西区项目,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一阁·月湖景区”书藏古今文化地标区。同时要在广袤的四明山区域建设系列山水博物馆群,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山堰,以江南水文化和世界灌溉遗产为主要内容,建设灌溉遗产博物馆(筹)。扩容龙观的生物多样性体验馆,打造覆盖四明山水的大型山地博物馆。
着力打造覆盖全区的三条博物馆文化带。利用三条文化带上已有的8个非国有博物馆和16个省级乡村博物馆,以及沿途散落的众多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名人故居、非遗传承基地、工业遗存、空置厂房等空间,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的博物馆和各类博物馆,形成基础广泛、体系完备、运营良好的博物馆之区。注重基础设施和藏品管理,整合博物馆周边空间,加强公共停车场、休闲空间、文创旅游商店建设,丰富文博旅游的内涵,提高博物馆游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要不断提升各类馆的藏品管理和展陈水平。国有博物馆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藏品征集工作,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收藏家个人向博物馆捐赠藏品,丰富海曙区博物馆的特色藏品。
再次谢谢您的建议,希望您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文博事业的发展!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