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72330499/2024-86405 组配分类: 人大建议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7-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2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07-17 15:56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王海珍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海曙区公共文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在海曙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市民夜校办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以活动创新为载体,推动艺术夜校多元发展。打造“百姓课堂”和“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两大培训品牌,其中“百姓课堂”公益性课程以文化馆为阵地提供艺术培训。2024年,共推出20个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书法、形体芭蕾、朗诵、手机摄影及制作、二胡、国画、古典舞、时装表演、素描等课程。为了进一步激发年轻人的艺术热情,特别增加爵士舞、瑜伽、吉他弹唱、非洲鼓等时尚且富有活力的课程门类。此外,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为了丰富年轻人下班后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特别关注年轻人的生活节奏,每周二、三、四,设置了6节夜间课程。让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能享受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依托社会力量,将培训触角深入各镇乡(街道)文化站,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提升文艺培训辐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文化惠民的全面覆盖。2024年我馆计划为辖区17个镇乡(街道)提供2856课时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京剧、广场舞、插花、声乐、手工类等课程,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文化背景群众的需求。“百姓讲坛”名家交流分享会,邀请各领域名家大咖以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座形式,为广大群众打开艺术的大门,提升艺术素养。为了激发年轻一代的热情参与,“百姓讲坛”特别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与融合。在时间的安排上,精心挑选了下班后的闲暇时光,确保年轻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拥有充裕的时间参与,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自2019年起,已连续举办“百姓讲坛”名家交流会19期,服务约4000余人次。

二是以数字赋能为引擎,拓展艺术夜校云上阵地。建设数字平台,以文化馆总分馆机制为依托,打造“星海曙光”数字化服务平台,集信息资讯、直播、活动报名、课程学习等功能于一体,为年轻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艺术学习途径。在2024年,我们将充分借助“星海曙光”数字文化馆平台,结合“文化馆总馆+文化驿站”的运作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联动,精心打造百姓课堂公益培训课程直播活动,将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服务延伸至更广泛的群体,进一步扩大活动的服务半径。开发“‘艺’起点单”模块,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星海曙光”数字地图中查看志愿者人数、服务门类等详细信息,十人成团后即可进行课程点单,志愿者将就近提供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制视频资源,海曙区文化馆紧跟时代潮流,深入调研年轻群体的文化需求,精心打造了一系列自制视频资源,旨在通过“互联网+培训”的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全民艺术普及的广泛覆盖,尤其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自2020年起,文化馆致力于拍摄并上线了420课时的多样化视频课程,涵盖宁波评话、摄影、油画、萨克斯、插花、葫芦丝等多个领域,这些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新颖,深受年轻人喜爱。截至目前,这些视频资源的浏览量已突破10万余人次。同时,从海曙区的88个非遗项目中精选出10个市民喜爱、关注度高的课程,特邀非遗传承人录制视频,进一步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年轻人在欣赏和学习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

三是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艺术夜校师资水平。加强教育培养,海曙区每年邀请文化馆专业干部、各领域专家举办全民艺术普及队伍培训班,为校外艺术机构教师、文艺志愿者、乡村文化能人、文化示范户提供艺术培训。完善保障机制,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培训过程中,海曙区完善优秀机构奖励制度、优秀志愿者表彰制度,为群众评价好、课程质量高的个人和机构颁发荣誉证书。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海曙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全民艺术普及中非遗课程比例,进一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计划”中青年传承人群培养工作。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