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03M130259282T/2024-82779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气象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4年上半年,我局在市局党组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和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五个年”行动和“三比三拼三焕新”行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对标“三个高水平”“三个高质效”,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海曙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贡献气象力量。现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气象保障 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今年向区领导汇报气象防汛抗旱工作1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听取防汛防台工作情况汇报1次。全力以赴做好雨雪冰冻、强对流、梅汛期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开展“递进式”服务,获区委书记批示肯定。开展重大社会活动、节假日以及重要节点气象保障服务,作为全区各类体育活动赛事的组委会成员,为宁波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中国男子三人篮球超级联赛宁波天一争霸赛以及浙东大运河龙舟赛制定服务方案,开展临近逐小时精细化气象服务,制作专题材料18期,其中为女子半程马拉松赛因天气原因启动熔断机制做好气象参谋。今年以来,共发布决策短信312条次、约78万余条。发布气象决策材料共127期,其中气象信息月报6期,重要天气报告2期,气象信息内参11期,气象周报47期,专题气象服务61期;发布更新预警信号49次。获评区减灾救灾工作综合先进单位,1人获评区防汛减灾工作先进个人。
(二)贯彻落实《纲要》 推动海曙气象高质量发展
立体协同综合监测网布局不断完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完成投入试运行;区立体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进度过半,预计7月底新增的30个区域自动站全部投入应用;加快推进四明山气象公园一期建设,联合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专家实地论证,初步确定宁波植物园(海曙山地园)生态气象站选址。数字化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与区数据局联合开发海曙数智气象,平台依托“一图四库”时空底座,实现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全域实时展示,为区领导和乡镇领导提供实时决策依据;基于海曙“数智气象”平台,积极推进强对流天气“秒预警”系统平台的建设;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发挥微信公众号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科普、为农气象服务中的作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今年以来,新增1人入选市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1人被命名为“海曙数字工匠”,在全市气象行业竞赛中团队成绩名列前茅,1人代表宁波参与省级竞赛集训备战;累计5个科研项目在研,其中2个为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篇、待发表1篇,参与国家级学术论坛交流1次。
(三)加强部门联动 不断完善基层防灾减灾体系
深入实施“开放深化年”,加强与应急、水利等部门的联系沟通,贯彻落实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健全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修订更新《海曙区气象预警叫应实施细则》和《海曙区气象局强对流天气预警业务流程图》,形成“气象站点与村(社区)一一对应、机器人实时提醒叫应、责任人第一时间回应、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响应”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继续推进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按照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要求,今年拟申报新建34个提标升级36个,月底即将组织召开全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宣传氛围。联合区科技局在8个街道所有社区布置气象科普画廊,举办323主题绘画/手抄报比赛1次,科普进校园3次,景区、广场、社区活动累计4次,制作法治微视频1部。推进气象主题研学旅游线路设计,完成初步方案。
(四)坚持服务为本 提升气象服务共同富裕能力
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发挥气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聚焦特色优势农产品,主动服务和融入海曙农业发展新图景。一是守护粮食安全。紧盯水稻关键生长期,制定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等专题服务产品,发送未来两周天气预报,通过微信群、面对面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直通式服务,探索建设省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完成工作方案。二是深入挖掘气候资源。助力洞桥“八戒”西瓜获“优”级气候品质认证,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气候禀赋和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海曙全域气候生态评估,为海曙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打好生态气候基础;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月湖·天一阁景区负氧离子分析报告,为提高景区吸引力提供气象科技支撑。三是持续开展茶叶、樱花、贝母等精细化气象服务。开展茶叶开采期、樱花花期预测、贝母采收期气象服务和低温霜冻等高影响天气服务,为五龙潭茶场减少损失约10万元,助力贝母产值较去年增长33%。
(五)服务监管并举 切实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应用投资在线平台3.0和政务服务2.0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减证便民”改革,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今年以来,共办理气象证明32件,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1件,网上办结率100%,主动评价好评率100%。
切实履行气象社会监管职能。制定海曙区气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防雷监管“一件事”成功入选区“创新一件事”名单,通过创新监管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和安全性能。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区域化常态化联合监管模式,有效提升监管力度。全面推进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同消防、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检查6次,双随机执法检查2次,现场监管1次。对全区58个易燃易爆危化场所开展隐患排查,已检查8家,共发现防雷安全隐患3处,出具整改意见书3份,已全部完成整改。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通过联合执法查处我区首例损毁气象设施案。
(六)坚持党建引领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今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第五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制定贯彻落实五周年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和“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计划,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全力确保上级气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积极落实“三联促三动”工作机制,深化党建业务相融合,不断丰富“天一云霞”党建服务品牌内涵。持续落实“四学五讲”理论学习机制,组织“曙说·气象青年说海曙”活动,开展各类大讨论3次。深入推进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创建,1人参加市局讲书大赛并获三等奖,区气象台获评宁波市五一巾帼标兵岗。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四责协同”机制,按照中央部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工作方案。发挥纪检监督小组作用,加强同级监督,春节、五一等重要节假日前进行廉政提醒,年内开展正风肃纪监督检查4次。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反面案例学习、实地参观警示教育展、拍摄廉政微视频等活动,筑牢廉洁防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签署严禁酒驾醉驾承诺书。按照市局有关要求,接受重大项目开工前廉政谈话,开展专家咨询费评审费自查。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全力以赴做好台风、暴雨、强对流、雨雪冰冻等重要天气过程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不断优化递进式预报服务流程,健全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完善基层气象灾害防范应对闭环机制。继续落实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创建和提标升级。全面完成立体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行,谋划城市安全运行观测站网布局。推进立体监测能力提升工程配套支撑平台、数智气象平台以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升级改造等信息化项目建设。
(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共同富裕”发力。深化“1+N”为农服务模式,积极开展水稻、贝母等粮食及优势农产品点对点的直通式精细化气象服务,做好秋收冬种等全生育期气象为农服务保障。推进省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完成四明山气象公园一期生态气象监测站项目建设。
(三)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切实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加强部门联动,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气象“整体智治”水平。严格落实辖区易燃易爆危化场所、防雷检测机构和防雷检测市场的监管责任,完成隐患大排查,加强防雷安全风险码的推广应用,加强升放气球资质单位全覆盖检查和升放气球活动监管。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纠“四风”树新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创建,积极谋划下一轮文明单位的提档升级工作。继续深化“天一云霞”党建服务品牌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精神文明和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