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49年5月25日凌晨,宁波解放。75年来,宁波历经沧桑巨变,留下了一处处红色印记。75年来,宁波砥砺前行,书写了一个个时代奇迹。作为宁波的中心城区——海曙,是一座千年古邑,更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印刻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足迹。
为纪念宁波解放75周年,海曙区委宣传部联合区社科联、区档案馆、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全媒体中心、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单位,推出“回望来时路——英雄的足迹”系列报道,通过聚焦海曙这片革命热土,讲述1921年至1949年间革命先烈在海曙奋斗的故事,缅怀这段难忘的历史。同时一斑窥豹,以海曙革命印迹解开“宁波是个英雄的城市”的红色密码。
革命星火 在此点燃
不忘来路,方得始终。位于海曙区解放南路206弄17号的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名为“星云坊”。这幢二层小楼铭刻着一段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中共宁波地委在此成立、发展,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宁波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
推开纪念馆大门,中共宁波地委三任英勇牺牲的书记雕像映入眼帘:杨眉山、赵济猛、王家谟坚毅的目光望向远方,似乎依旧在守护着这幢小楼和革命星火。
“王家谟烈士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第四任书记,也是我的堂伯父。他从小学就接受了五四新民主主义运动的教育。在学生时代,他碰到了象山早期的共产党人贺威圣烈士,从此步入共产党员先进队伍。”王家谟堂侄王德宏说,王家谟烈士事迹和精神,令他感到骄傲,他平时也带晚辈们去烈士故居瞻仰革命先烈,把先辈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延下去。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总会孕育新力量。对于宁波而言,1925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1925年初,宁波部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受组织委派联络开明士绅,集资开办宁波启明女子中学,校址设在城内湖西醋务桥下。杨眉山等中共宁波党、团组织的一些领导人在该校任教。这一年的二三月间,中共宁波支部正式成立。
△从左到右依次是王家谟、赵济猛、杨眉山。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宁波最早的基层组织,支部机关便设启明女中内,有周天僇、许汉城、杨眉山、谢传茂、石德濂5名党员,支部书记周天僇。从此,宁波党团组织领导和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是年8月,中共宁波支部改为中共宁波独立支部,随启明女中迁至丝巷弄“星云坊”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也就是如今的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
“1925年,他受党组织派遣筹办宁波启明女子中学,作为党的机关所在地和党团员秘密活动据点。”杨眉山外孙周继山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一直教育他们正直做人,踏实做事。“我的父母为人低调,很少与人说起杨眉山烈士的事情,所以外界也不太知道我们是杨眉山烈士的后人,但是在我心里始终惦记着外公。”周继山说,对很多人来说,杨眉山是一名先烈、是英雄,对他而言,杨眉山是他不曾见面的外公、他们的精神榜样。
△醋务桥启明女中旧址。
宁波,是建立地方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缘何如此?纪念馆一楼展厅给出了答案。宁波有独特的“城市资源”,开埠后产业工人规模不断壮大,到1918年,已有一定规模的近现代企业39家,产业工人5000余人;浙东这块热土从来不乏仁人志士,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众多进步刊物先后传入宁波,宁波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向群众进行革命启蒙教育。中共宁波支部5名党员,其中3人便在启明女中任教。
因势而兴,星火而燃。1926年1月17日,中共宁波全地方第一次大会在启明女中召开,标志着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正式成立,选举产生宁波地委领导班子,华林任书记(3月杨眉山任书记,7月赵济猛任书记)。此处,成为宁波革命的摇篮,见证了宁波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的历史进程。
“在宁波期间,他主要从事了两大块的工作,第一个就是抓宣传舆论方面的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工作,在宁波地区形成了主导的宣传舆论,引导广大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第二块就是抓组织工作,先后促成了定海支部、学生支部、码头工人支部等一系列基层组织的建立。在1927年还组建了工人纠察队,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赵济猛的孙子赵广琛说。
在中共宁波地委的组织发动下,四明大地燃起工农运动的星星之火。1926年6月,和丰纱厂工人举行罢工游行斗争;9月,各界投入抗英运动;11月,地委领导黄包车工人罢工、游行,要求降低车租、平抑米价……从1926年1月到1927年7月,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宁波地委只存在了一年零六个月,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地委领导下的宁波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宁波党组织的发展异常迅猛。到1927年4月初,宁波地委已建立40余个基层组织,中共党员1200余名,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2%。
△民众在小校场集会抗议国民党右派捣毁宁波总工会。
正是中共宁波地委领导下的宁波党组织和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极度恐慌,宁波成为先于上海、最早遭到反共“清党”的地区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下令通缉197名共产党员及“跨党分子”,其中宁波的党员就占了7名。
一场场战役、一处处遗址遗迹,被一颗颗闪闪的红星、一根根燃烧的火炬点亮。“这段历史太厚重了,一定要在我们的手上保护好、传承好。”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蒋璐说。2020年1月,海曙投入专项资金,对纪念馆进行提升改造,让红色资源绽放新时代光芒。
穿越近一个世纪,红色基因在海曙大地上不断延续,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在信仰光芒的照耀下,革命精神激励着海曙广大党员奋勇前进,向着胜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