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度浙江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名单公布,全省仅15个上榜。其中,由海曙区文物局申报的“以海曙都市文博区建设 助推文物融入现代生活”案例成功入选,系全市唯一。
为持续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文博强省建设,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浙江省文物局于2024年首次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工作。那么入选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海曙都市文博区有什么样的秘诀?
从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到如今的海曙都市文博区,口号的转变,也彰显了海曙做强文物事业的决心。坐落宁波城市中心,海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异,各级历史文化遗产级别和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首位。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宁波三江口、水则碑、大西坝旧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山堰,“南国书城”天一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永丰库遗址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封塔(古代航标塔),深植“宁波商帮”文化基因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钱业会馆等一大批记录着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文物实证。
如此深厚的底蕴,如何做大做强,不断“出圈”?近年来,海曙以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明州罗城”为核心的都市文博区建设为抓手,让文物事业可知可感可见可参与,逐渐走出一条适合老城有机更新的道路。
形成文物系统保护新机制——出台《海曙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暂行管理办法》,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文物建筑修缮保护项目22个,宁波府城隍庙修缮项目获得全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匠心杯;全省文博指数排名位列全省第五位,成为首批浙江省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
形成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组团式发展,探索社会化主理人运营模式。如结合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卢绪章生平事迹馆、孙传哲邮票艺术馆等一批名人旧居(故居)活化利用项目,导入宁波甬城历史文化研究所团队,整体运营莲桥第甬上名家纪念馆群,获评首批宁波市文博空间创新运营示范基地,形成一批省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形成多元协同发展新动能——在不断优化完善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导入展览、演艺、文创、产业等元素,推出麻将糕点、鼓楼冰淇淋等特色文创产品,鼓楼春日造物集、城隍红墙市集等持续红火热闹,南塘老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全省非遗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位。
如今的海曙,文博资源集聚,屠呦呦、朱复勘、孙传哲、卢绪章、袁牧之、潘公凯等名人资源的引入,一批“小而美”的特色文博场馆不断涌现;以“都市文博 美好生活”“海曙趣玩 龙行龘龘”为主题的一批既有海曙特色,又有潮流感觉的文旅活动频出,充分彰显老城区的活力与青春;更有“宁波根脉子城之旅、骑游六门罗城之旅、千年古港海丝之旅、诗画月湖书香之旅、风雅古今老城之旅”等5条文博线路,探索CityWalk“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