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口罩,一身淡粉色工作服,一双平底鞋,几乎成了她的全年“标配”。从事养老服务24年,她用青春撑起老人幸福生活的一片天。
她就是广安养怡院院长刘建丽。日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名单公布,刘建丽名列榜单,系海曙唯一。
22岁那年,临床医学专业的刘建丽在社区卫生院工作,一次机缘巧合,了解到附近福利院的老人缺乏专业医生照护,她便于每周末前往福利院帮忙,开启了她的养老事业。由于年龄小、工作耐心细致且待人真诚,刘建丽收获了无数老人的青睐。
“当时,老人们总叫我‘小刘小刘’,视我为孙女,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温暖。”刘建丽回忆,有一次恰逢三市养怡院需要医生,她义无反顾辞去原有工作,成了一名驻院医生。她坦言,与老人相处,有种“被需要”的幸福,这种成就感助推着自己以加倍的耐心和爱心,全身心投入养老护理工作。
2014年,随着闻裕顺福利院和三市养怡院拆迁合并,整体搬迁到新建成的广安养怡院。刘建丽在此担任了党支部书记、院长,致力于制定系统化的养老服务流程,创新康养联合体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专业提升,把养怡院打造成老年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家。
养怡院有400多位老人,失能老人占90%以上,为了让这些老人更有尊严的安享晚年,刘建丽一门心思花在提升内部专业上。据她介绍,院内有一支专业医疗康复队伍,包含全科医生、中医、药剂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等20余名医务人员。为了应对不同老人的常见病、基础病、多发病,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做好心理安抚,带给老人最舒适的“安居”体验。
“这儿的老人几乎都需要照料护理的,我们在照护老人的基础上,鼓励老人多起来活动,这对身体康复很有帮助。”刘建丽表示,为了丰富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养怡院将康复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发明“广安币”,让老人通过活动来“赚钱”,如来一场击鼓传花游戏PK,做一套健康手指操等,护理员根据他们的表现发放“广安币”,还可以在月底去楼下爱心超市兑换雨伞、拖鞋、帽子、围巾等礼品。
专业的照护,人性化的关怀,让刘建丽和她广安养怡院早已名声在外。从最初接手养怡院时的紧张,到现在有了一套成熟的运营管理及照护模式,刘建丽始终以身作则,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拥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她,自身具备非常扎实的医护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她仍然注重日常学习积累,不断提升自我。
“对她而言,工作即是生活,24小时开机,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谈及对刘院长的印象,一位护理员告诉记者,她本身患有甲减需要终身服药,但心里装的永远是老人,她时刻坚守在院里,忍受身体的不适,只为第一时间处理各种求助和召唤。
从业近24年,刘建丽打出了“长者之家”养老品牌,努力将机构养老的专业模式复制到宁波古林敬老院,以及望春、月湖、鼓楼等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针灸、推拿、理疗、肢体康复训练等50项具体康复服务项目,已累计提供服务3万人次。
近年来,她聚焦智慧5G养老项目建设,通过数字赋能让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同时,成立劳模工匠工作室,探索“启能-培能-传能-赋能”养老护理员培养路径,培养的各级工匠已成为市区养老服务的中坚力量,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被宁波市总工会命名为“市级劳模工作室”。今年在海曙区民政局组织领导下,又成立了区“名院长工作室”,辐射带动更多的养老机构提升服务品质。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这句话,是刘建丽从业24年来的切身感悟,也是她事业上的行动指南。在刘建丽粉色工作服的口袋里,放着一张卡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482名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情况,只为第一时间精准对接老人所需,她说,“我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位老人住在这里都有家的感觉,能够开心、快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