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工作信息>>食药科普

润肺清心的麦冬

麦冬属于百合科植物,叶子细长,长得跟小麦差不多,也称麦门冬。《本草乘雅半偈》指其“秋冬根叶转茂,丛生如韭,青似莎草”。《本草崇原》说:“古时野生,宛如麦粒,故名麦冬。”《中药学大辞典》中指出其功效为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可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等病。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麦冬“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先前诸家注解都认为麦冬是胃家之药,如《本草思辨录》就直言“麦冬形象,合之本经主治,自胃家正药。徐氏云麦冬甘平滋润,为纯补胃阴之药”。为什么后世认为麦冬是肺家之药呢?《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说:“后人以为肺药者,盖土能生金,肺气全恃胃阴以生。胃气润,肺自资其益也。”代表方剂为张仲景的麦门冬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说:“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方中使用了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等药,麦门冬的用量是半夏的7倍,为君药,用来润燥痰、利咽喉,故以麦门冬命名。而且,其中麦冬的用量是该方的关键所在。《本草新编》指出“故欲肺气之旺,必用麦冬之重”。同样的,麦门冬汤在《肘后方》中“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喉燥而渴”。《玉函经》的麦门冬汤治“病后劳复,发热者”。说明麦门冬汤对于慢病久病、阴津损耗的病症,如结核病、慢性咽炎、糖尿病、干眼症等,均可施用。与此同时,麦冬对于急性瘟疫、热病后期的康复也有一定作用。

南京名中医黄煌教授总结了麦门冬汤使用的三个要点:一是表现出虚性代谢亢进,也就是有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二是表现为咳嗽气喘等气逆症状,咳嗽为痉挛性、阵发性、连续性,痰少或难咯出,咳至满面通红或呕吐方止;三是有咽喉干燥、疼痛、嘶哑,或吞咽不利等症状。

张仲景的炙甘草汤中也使用了麦冬,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不过,该方主角是炙甘草,方用甘草四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人参二两(味甘温)、生地黄一斤(味甘寒)、阿胶二两(味甘温)、麦冬半升(去心,味甘平)、麻子仁半升(味甘平)、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方中麦冬是配角,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此外,薯蓣丸及竹叶石膏汤中也用了麦冬,均用来清肺润燥。

使用麦冬的另一个名方,是来自《医学启源》的生脉散。其在临床尤其是急救中的用途很广。方中有人参、麦冬、五味子3味药,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为臣;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三者一补一润一敛,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效,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其不仅可以应用于气阴两虚而致的中暑、小儿夏季热、功能性低热及其他发热性疾病,还可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急病症。《血证论》还指出,该方“人参生肺津,麦冬清肺火,五味敛肺气,合之甘酸化阴,以清润肺金,是清燥救肺汤之先声”。而清燥救肺汤更是治疗温燥伤肺重症的常用方,凡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属燥热犯肺、气阴两伤,出现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等症状的,均可以使用该方。

麦冬气平,禀秋平之金气。《神农本草经》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能滋肺胃之阴,兼能清心安神。所以,只要不是平素阳虚痰盛的人,靠说话为生且咽喉不好的,建议平时喝茶时放入些麦冬,颇可解烦渴、补虚劳,使心清而肺润,心脉调和,气血畅遂。(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黄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