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丨失眠、嗜睡、发困?好好睡觉,你需要注意这些

全媒体记者邱馥琛 通讯员李琴 陈灵琰 吴校慧
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对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但“睡个好觉”对部分人群来说可不是件易事,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正在影响大家的健康。
老年人:忧思多虑导致失眠少眠
“医生,我现在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不然的话一天只能睡一个钟头,这咋办?”在横街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的世界睡眠日主题活动上,云洲村村民张阿婆忍不住吐露了自己的烦恼,一旁的刘奶奶也连连点头,称自己夜里睡不好,常常要起夜。
像张阿婆、刘奶奶这样苦于失眠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原本老年人睡眠时长就会有所减少,再加上许多叔叔阿姨平时思虑较多,郁结于中,很容易导致失眠。”横街镇卫生院中医科医师虞听说。
活动现场,虞听向村民们详细介绍了各种睡姿的优缺点,如右卧位不会压迫心脏、俯卧位适宜腰椎有问题的人群等,并建议通过睡“子午觉”、保持呼吸放松缓慢、多吃百合等养心阴的食物以及睡前用温水泡脚等方法提升睡眠质量。
“现在许多出现失眠症状的老人会选择服用安眠药,这在用量上是需要非常谨慎、严格遵医嘱的。”横街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娱乐等调节心情,对缓解失眠症状有很大帮助。
中青年: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打呼噜”,听起来不是什么大病,但带来的危害却不小。
今年57岁的陈先生发现,随着年龄不断增加,自己夜间打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除了鼾声如雷,有时还在睡梦中惊醒,甚至还会出现窒息的感觉。白天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明显……这给他造成了深深的困恼,特别是担心自己在睡梦中会无知无觉地窒息。
在亲戚的介绍下,他来到海曙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对于此类患者,我们通常使用呼吸睡眠检测,结合耳鼻喉科检查鼻中隔以及鼻咽部咽喉部是否有梗阻,同时进行血气分析检查,血糖、血脂、体重检测,综合评估患者是否为低通气低氧血症,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徐宁介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另外,患者长期睡眠质量不佳,也容易导致心脏疾病、心脑血管意外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陈先生进行了夜间佩戴呼吸机辅以减重调脂等综合治疗,一段时间后,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夜间也不再打鼾。“这下晚上好安心睡觉了,一开始以为只是打呼噜,觉得正常,后来自己慢慢觉得不对劲,还是来医院检查了。”陈先生说,自己就诊后第一次听说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之后会更加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健康睡眠。
青少年:晚上睡不着,白天打瞌睡
晚上10点开始准备睡觉,11点还在床上睁着眼睛;早上6点多的闹钟得响好几次,去了学校也老在课堂上犯困。这是许多青少年身上会出现的情况,今年16岁的小金也没有例外。
因夜间入睡困难,小金在家长陪同下来到海曙区中医医院睡眠门诊就诊。“我一般晚上10点半上床,然后一直辗转反侧,脑子里乱糟糟的,大概要1个多小时才能睡着。”小金说,自己偶尔会感到心烦气躁,白天上课时也会出现打瞌睡的情况,午后也常常觉得疲惫乏力。
经辩证分析,睡眠门诊副主任中医师赵爱萍判断小金因平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加之学习压力加重,气机郁结更甚,肝郁脾虚,气血凝滞,从而影响夜间阴阳交替,导致入睡困难。赵医生给予柴胡、黄岑、半夏等中药治疗,并嘱咐睡前全身放松,1周后入睡时间缩短,调理1月,睡眠情况基本恢复正常。
“青少年的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晚上难入睡、白天老犯困,较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平时要多注意心情转换、劳逸结合,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家长也需多关注孩子的睡眠情况,给予帮助。”赵医生表示,“除了中药治疗外,我院睡眠门诊还提供多导睡眠检测、直流电治疗、耳穴治疗等多种治疗项目。”
医生提醒,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法宝”,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身体休息和修复的最佳时间段,如果长期晚上11点以后还不睡觉,白天就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疲劳嗜睡、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容易得病,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风险。因此为了身体的健康,建议不要熬夜,晚上11点前就应该睡觉,如出现睡眠障碍症状,应及时就医。